+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106.家鄉──《古都》 -...

106.家鄉──《古都》 -...

Date post: 14-Sep-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10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1
158 中興大學「大學國文」閱讀心得作品集 106. 家鄉──《古都》 森林系 林子筠 究竟要多少記憶的堆疊與時間的流逝,才能把一座陌生的城,住成那唯有在 遠遊時才會朝思暮想的家鄉 ? 朱天心的《古都》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先是 對於少年時期以及與此時期分不開的台北的地景記憶和族群認同的探討。第二部 分則是描述為了和多年未見的友人 A 會面而在京都盤桓數日。最後則是提前返 台,被誤認為日本觀光客,拿著地圖重新認識台北與台灣近代歷史發展。其中, 最能令我感到共鳴的則是最後一部分,關於「家鄉」的探討與重新認識。 無可避免的,家附近的樣貌不斷地在改變,然而與《古都》中的「你」不同 的是我從來沒有很好的想起它之前的模樣。每每站在新開張的商店門口,我總是 不斷的思考,再被替換成明亮、具現代感的店面之前,它到底是雜貨店、五金行 還是那在久遠的記憶哩,笑得一口銀晃晃的阿嬤的麵包店 ? 然而腦中對於景物的 記憶總如飄落的落葉,越是努力地想抓住它,它便會被掌風吹更遠。如同朱天心 在書中寫的,「你帶著哀悼的心情走避,死去的,當然也包括你的一部分。」, 或許正是我每次在徒勞無功後,心情會無比失落的原因吧 ? 哀悼逝去的日子與記 憶,然而更可歎的是自己並沒有很好的保存自己與這塊生活的十幾年的土地的點 點滴滴,與書中主角不同是我自己本身似乎選擇了放棄了一部分。家鄉,一個既 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對朱天心來說,與土地的記憶便是她存在的地方,「因為唯有在你曾經留下 點點滴滴生活痕跡的地方,所有與你有關的都存在的,那不定它們就會一直一直 那樣存在下去,那麼你的即將不在的意義,不就被稀釋掉了嗎 ? 」、「當這塊土 地沒有了無可取代的東西能夠黏住人民時,人民只能無可奈何而非心甘情願地留 下⋯⋯」然而台北地貌的大變使那些帶著她過去生活記憶足印的地方,就輕易的 被抹平了。她讓歷史成為地理,而回憶正如考古。 就在讀完書後,我不禁哀嘆起自己對於這塊土地記憶的忽略程度,於是我更 加努力地試圖將以前的記憶喚起,我想堅信它仍留在我腦中的某個角落。我問媽 媽是否記得家附近原先的樣子,一些零碎的片段於是陸續地被拾起,一開始還不 太順利,接著便如同泡泡從水中浮起般,我漸漸地想起那些回憶,總是塞給我糖 吃的阿嬤是開雜貨店的,五金行的老伯很喜歡捏我的臉,還有常說但很營養並遞 熱騰騰剝好殼的白煮蛋給我吃的警衛伯伯⋯⋯,我開心的放聲大哭,欣喜地發現 它們仍很好的保存在那,即使泛黃有了霉味與灰塵,它仍是完好的。書末,朱天 心因地貌的完全改變找不到共鳴而寫到「這裡是哪裡 ? ...... 你放聲大哭。」,若 說與她記憶共存的是地貌,那和我記憶共存的則是與人的互動與回憶。
Transcript
Page 1: 106.家鄉──《古都》 - ir.lib.nchu.edu.twir.lib.nchu.edu.tw/bitstream/11455/85480/1/85449-106.pdf · 它們仍很好的保存在那,即使泛黃有了霉味與灰塵,它仍是完好的。書末,朱天

158

中興大學「大學國文」閱讀心得作品集

106. 家鄉──《古都》

森林系 林子筠

究竟要多少記憶的堆疊與時間的流逝,才能把一座陌生的城,住成那唯有在

遠遊時才會朝思暮想的家鄉 ? 朱天心的《古都》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先是對於少年時期以及與此時期分不開的台北的地景記憶和族群認同的探討。第二部

分則是描述為了和多年未見的友人 A 會面而在京都盤桓數日。最後則是提前返台,被誤認為日本觀光客,拿著地圖重新認識台北與台灣近代歷史發展。其中,

最能令我感到共鳴的則是最後一部分,關於「家鄉」的探討與重新認識。

無可避免的,家附近的樣貌不斷地在改變,然而與《古都》中的「你」不同

的是我從來沒有很好的想起它之前的模樣。每每站在新開張的商店門口,我總是

不斷的思考,再被替換成明亮、具現代感的店面之前,它到底是雜貨店、五金行

還是那在久遠的記憶哩,笑得一口銀晃晃的阿嬤的麵包店 ? 然而腦中對於景物的記憶總如飄落的落葉,越是努力地想抓住它,它便會被掌風吹更遠。如同朱天心

在書中寫的,「你帶著哀悼的心情走避,死去的,當然也包括你的一部分。」,

或許正是我每次在徒勞無功後,心情會無比失落的原因吧 ? 哀悼逝去的日子與記憶,然而更可歎的是自己並沒有很好的保存自己與這塊生活的十幾年的土地的點

點滴滴,與書中主角不同是我自己本身似乎選擇了放棄了一部分。家鄉,一個既

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對朱天心來說,與土地的記憶便是她存在的地方,「因為唯有在你曾經留下

點點滴滴生活痕跡的地方,所有與你有關的都存在的,那不定它們就會一直一直

那樣存在下去,那麼你的即將不在的意義,不就被稀釋掉了嗎 ?」、「當這塊土地沒有了無可取代的東西能夠黏住人民時,人民只能無可奈何而非心甘情願地留

下⋯⋯」然而台北地貌的大變使那些帶著她過去生活記憶足印的地方,就輕易的

被抹平了。她讓歷史成為地理,而回憶正如考古。

就在讀完書後,我不禁哀嘆起自己對於這塊土地記憶的忽略程度,於是我更

加努力地試圖將以前的記憶喚起,我想堅信它仍留在我腦中的某個角落。我問媽

媽是否記得家附近原先的樣子,一些零碎的片段於是陸續地被拾起,一開始還不

太順利,接著便如同泡泡從水中浮起般,我漸漸地想起那些回憶,總是塞給我糖

吃的阿嬤是開雜貨店的,五金行的老伯很喜歡捏我的臉,還有常說但很營養並遞

熱騰騰剝好殼的白煮蛋給我吃的警衛伯伯⋯⋯,我開心的放聲大哭,欣喜地發現

它們仍很好的保存在那,即使泛黃有了霉味與灰塵,它仍是完好的。書末,朱天

心因地貌的完全改變找不到共鳴而寫到「這裡是哪裡 ?...... 你放聲大哭。」,若說與她記憶共存的是地貌,那和我記憶共存的則是與人的互動與回憶。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