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Transcript
Page 1: 中大人回望過去 放眼未來 - Chinese University of ... · 我非常感謝校長邀請我加 入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這實在是 很好的機會讓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網

看過 3 位昔日試刊號封面主角的校友分享,相信大家定必感到意猶未盡。為此,我們聯絡了另外 10多位於《中大校友》創刊初期曾接受本刊訪問的校友,回答 7 條問題,分享他們對中大的回憶、對母校發展的想法和對《中大校友》的祝願。題目包括:

1)昔日大學生活最難忘的事2)20 多年來個人各方面的轉變3)20 多年來與中大的聯繫4)20 多年來最影響人生的一件大事5)作為校友可以怎樣貢獻母校6)對中大未來的展望7)恭賀《中大校友》出版 100 期的說話

中大人回望過去 放眼未來

1. 剛入中大時,參加了社工隊的大埔元洲仔識字班,震撼頗大,原來漁民子弟可以到10 多歲仍然目不識丁,連寫自己的名字亦有困難,此事使我決定投入各類關心社會的活動。

2. 近年主力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收購位於越南的外資傢俱工廠,解決中國勞動力成本日益高漲的難題。

3. 過去單透過捐贈至善獎學金和崇基學院保持聯繫,近年較積極,包括向伍宜孫書院捐助學生出外交流獎學金及擔任學長(Mentor)等。

4. 美國的 911 恐襲事件,深覺人生無常,重要的是 珍惜現在。同樣地,「人間有情,施比受有福」

等想法日漸支配自己的為人處事。5. 常懷「思源,感恩」之心,有錢出錢,有力

出力,集腋成裘,為中大作點貢獻。6. 但願中大畢業生都是善良的,對社會、

國家及世界都是正能量。7. 努力耕耘,為中大校友的薪火相傳增添

動力。

1. 我是中大學生會第一屆會長,曾參與中文運動和釣魚台運動。現在同學必須以智慧和包容,為香港尋出路。你們的努力,我深表敬意!

2. 我獲加州大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經濟金融專業和學術工作。並以民協身分參政,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立法局議員和區議員。

3. 我非常感恩,曾 4 次服務中大:經濟系、中大校董會、商學院和亞太研究所。我並獲崇基美女梅博士垂青,結婚約 40 年。

4. 香港回歸祖國,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維持繁榮穩定和促進融合,都是每個人的責任;本人多

年來積極推動兩地溝通的工作。5. 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6. 在多變國際形勢下,中文大學為中國 而立的使命,更顯重要。中大必須培養出有國家觀念、有國際視野、高學術水平、才德兼備的人才。

7. 我願榮光歸中大!

就各提問,際此亂世,吾欲無言。至於題 6 對中大的期望,只祈願母校秉持博文約禮的路走下去。

1. 參與創立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曾是中 文 大 學 學 生 會 籌 備 委 員 會 秘 書(1969-70)及該籌備委員會主席(1970-71),1971 年學生會正式成立時,本人已畢業。

2. 自 1990 年起,一直在傳媒工作,曾任壹週刊、壹傳媒董事、星島日報報業集團經理、華僑日報董事總經理、明報執行董事,1996 年創辦宙輝顧問有限公司,2006 年結業。

3. 自 1981 年起至今,為新亞書院校董。自 2002 年至今,為中文大學校董。1994 年,參與創辦《中大校友》,對《中大校友》之成功面世,本人自問無功也有勞。

4. 沒有,本人人生觀數十年如一日,並無改變。1990年參與創辦《壹週刊》,則在職業方面完全改變,從金融專才變成傳媒 / 公關行政人員。

5. 能捐錢的可以捐錢,能有餘力,可以為大學做義工。6. 中大成立 56 年,已成為世界知名大學,是中國境

內的一家重要大學,在香港的銀行金融業、傳媒業、科技發展方面,人才輩出,未來必然對香

港及中國發展有更大的影響力。7. 《中大校友》精益求精,保持同類刊物第

一位。

香樹輝 71 新亞經濟現職:專欄作家及電台主持人受訪期數: 1995 年 6 月號專題:中大傳媒人現身說法

黃志新 79 崇基經濟現職:創意家居 CEO受訪期數: 1995 年 1 月創刊號專題:崢嶸歲月難忘 —中大學生會 會長訪談錄

羅祥國 72 新亞經濟現職:MWYO 高級顧問受訪期數: 1995 年 1 月創刊號專題:崢嶸歲月難忘 —中大學生會會長訪談錄

鄭健娜68 崇基社工受訪期數: 1995 年 6 月號專題:中大傳媒人現身說法

8

Page 2: 中大人回望過去 放眼未來 - Chinese University of ... · 我非常感謝校長邀請我加 入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這實在是 很好的機會讓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網

中大人回望過去 放眼未來1. 最難忘是在臨時宿舍住了 3 年,宿

舍是鐵皮造的,日間烈日在頂,宿舍沒有空調,我們睡到早上 7 時已熱醒。因為臨宿太熱,晚上都留在圖書館,成績也因此特別好。

2. 畢業後加入當年銷量最高的報章,當時正值中英會談,記者特別受到尊重,市民亦很樂意協助採訪,與今時今日,沒法相比。

3. 以校友身分到漢園參加校長沈祖堯的中秋校友賞月活動,第一次到漢園,發覺是個實而不華的地方,與中大的形象十分配合。

4. 香港回歸是最影響香港人的大事,我們這一代經歷了港英年代和特區政府年代,無可避免一定會比較兩個政權的管治方式,雖然我對後者抱同情態度,但連番施政失誤,總令受過新聞教育的人特別難過。

5. 校友貢獻中大是多方面的,除了捐款給母校,也要對中大學弟學妹多提供協助,令他們成長較容易,工作上盡量提攜。

6. 中大學生會會歌「開了山 闢了地 我們神聖工作是拓荒」,是中大馬料水校舍的

寫照。中大是一所香港人的大學,展望未來,立足香港市民的需要,

振興中華民族及保存中華文化是中大人最重要的工作。7.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彙集百期,展現新篇。

1. 當年是中大足球隊校隊一員,由大學二年級參賽至大學畢業,賽績年年只是亞軍!哈!

2. 畢業以來均在新聞界工作,包括報紙、電視、電台等,曾任記者、採主、總監,近20 多年主要擔任管理工作;90 年代初起創辦不同的 24小時新聞台、財經台,包括有線電視、TVB、NowTV 及DBC電台等,相當有滿足感。今年開始與夥伴創辦 AI 大數

據公司,分析民情及輿論和媒體管理,是一項新挑戰。

3. 在新聞界工作多年,見到中大校友在各界佔 着 重 要 位置 的 比 例 頗多, 有 點 意想 不 到, 足

證 中 大培 養 人 才的 成 績, 希望校友在新聞和傳媒界繼續發揮能量,創一番事業。

4. 多年來經歷過的香港及國際事件頗多,但最近的反逃犯條例修訂事件令香港嚴重撕裂是想像不到的;看到原來小事不盡快解決會演變至破壞性的災難,更直接影響香港人對前途的憂慮。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以及各界均有責任盡力令香港走回正軌。

5. 中大校友在社會上不同領域中的成績有目共睹,希望大家可以在自身的專業繼續努力、不斷創新,凝聚一股力量,為中大和社會作出貢獻。

6. 希望中大繼續培養人才,在不同的界別互相加強聯繫,提升協同效應,讓大家在建立事業、貢獻社會時更加事半功倍。

7.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祝願《中大校友》繼續發光發熱,讓中大精神薪火相傳。

1. 4 年的大學生活有很多難忘的事,大部分最難忘的都是與我參與中大乒乓球校隊有關,這包括日常訓練、大家付出的汗水與努力,以及團隊的團結精神均滋養和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當年我們的乒乓球隊還替中大拿下第一個學聯及大專比賽冠軍。

2. 我曾在電訊行業工作,這 20 多年間見證著着電訊科技的革命與進化,通訊科技已轉移到以發展流動

通訊、流動裝置為主,完全顛覆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模

式。而在我曾經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矽谷

就更明顯感受到這些年來的轉變。矽谷雲集全球科研創新精英,在矽谷你

可以把你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夢想去一一實現,是很令人興奮的。

3. 老實說,在外地居住是較難與母校緊密聯繫的,直至去年我獲校長段崇智教授邀請,加入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我就能接觸到第一手大學發展資訊以及了解大學所面對的各項事情。我非常感謝校長邀請我加入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這實在是很好的機會讓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網絡與經驗、可以貢獻和參與,希望令大學成為一所不單單在香港而是在全球更優秀的高等教育學府。

4. 90 年代末的回歸算是最影響我,而遠赴美國去建立我的事業的決定亦影響了我和我的家人,而幸運地這決定令我非常有得着。這決定令我的事業發展多了選擇,從而有機會轉型去發展 TMT 產業(電訊、傳媒及科技),亦有機會與行內最出色的精英合作,擴闊個人眼界和經歷,更能夠作全面策略規劃和思考。

5. 環顧全球最佳的大學,不難發現它們成功的要素都包括有良好的校友網絡以及校友的貢獻。校友的貢獻

可包括:籌募捐款、協助招生、職業輔導等,我們當然可以加強這方面的聯繫。我現在有協助大學招募國際生和協助籌組校友創業者創投基金。

6. 今天的中大已經擁有廣闊的學科選擇,某程度上來說我覺得可能過多。我認為學科的質量、行業認受性比數量重要。大學未必有足夠的資源去發展每一個專業,而選擇往往是困難的。投資和建立某些學科的知名度可能對大學發展較有明顯的幫助;而教授和學生的質素亦是成功的關鍵。作為商學院的畢業生,我希望替商學院進一步提升排名,令它成為內地和香港投考商學院同學的首選。

7. 恭喜《中大校友》出版第 100 期!我多謝校友事務處,特別是處長鄭健文先生和他的團隊,你們所製作的校友雜誌是團結校友的寶貴橋樑。

羅燦 79 新亞新聞及傳播 03 研究院行政工管現職:ASI 大數據行政總裁受訪期數: 1995 年 6 月號專題:中大傳媒人現身說法

洪秋偉 80 崇基市場現職: 美國福布斯全球控股有限 公司總裁及首席代表受訪期數: 1995 年 9 月號專題:電訊行業中大人群像

陳鐘坤 82 新亞新聞及傳播現職: 亞聯政經顧問有限 公司傳媒事務專員 受訪期數: 1995 年 6 月號專題:中大傳媒人現身說法

中大校友·2019年 12月·100期 9

Page 3: 中大人回望過去 放眼未來 - Chinese University of ... · 我非常感謝校長邀請我加 入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這實在是 很好的機會讓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網

題目包括:1)昔日大學生活最難忘的事2)20 多年來個人各方面的轉變3)20 多年來與中大的聯繫4)20 多年來最影響人生的一件大事5)作為校友可以怎樣貢獻母校6)對中大未來的展望7)恭賀《中大校友》出版 100 期的說話

1. 一年級時參加吐露港渡海泳。下水後看不到對岸,望着中大水塔直游,浮水 20 多次,包尾幾名完成。次年再游,首 20 多名完成。

2. 1997 年離開工作了 15 年的投資銀行,進入按揭證券公司任高級副總裁(財務),負責發行債券、按揭證券化、財務、資訊科技及高管工作;2006 年自設金融顧問公司;2012 年為內地信貸評級機構中國誠信信用評級在香港開設子公司並任主席至今;自2006 年在《經濟日報》之《投資理財》周刊寫金融專欄。

3. 響應恩師李沛良教授邀請,參加了崇基學長計劃及伍宜孫學長計劃。不少師弟妹畢業後仍與我保持交往,春節時帶同配偶和兒女到來拜年,十分溫馨。

4.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香港金融市場差點崩潰。事件讓我明白金融市場不可完全放任,管理風險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大事。

5. 敬業樂業,服務社群,為學弟妹樹立榜樣,盡所能支持中大發展和學生活動。

6. 不忘初心,以中文為博雅教學語 言,以英語教授專科,發展成一

流國際大學。7. 恭賀《中大校友》青山不   老,紙墨長行。

1. 當年政府要求中大由 4 年制改為 3 年制,我是學生會的幹事,參與將巨型校徽掛在山頭並蓋上黑紗,象徵中大精神已死。

2. 香港電視由 20 多年前的長途電話服務、光纖寬頻基建、電視到今天的網購,多得中大的多元教育,學習中英、通識及體育,培養出適應改變的能力。

3. 多年來,我曾在中大擔任不同崗位,與中大的聯繫從未間斷。值得分享的是,我在 2008 年於中大修讀 EMBA ─ 當年我主修電子系,學的是硬件,副修電腦系,學的是軟件;而 EMBA 則是商科如市場推廣、財務等商業知識,兩年來與來自不同界別的同學互動,給我很深的體驗,亦帶給我很大改變。

4. 免費電視牌照風波。當日覺得香港人需要娛樂選擇,所以想做電視,拍下不少劇集和綜藝節目;亦因為想建立多媒體及電視中心,所以向政府申請將軍澳工業邨的地,結果雖然不獲發牌。還未知道現在的網購業務成功與否,但之

前努力累積了下來,所以只要專注努力去做好一件事,不論結果如何,努力總不會白費。

5. 校友是學校一個重要的部份。作為校友,應該 要有腰骨有承擔,支持中大。

6. 教育目的除了學術和科研之外,亦要培養年青人生存的能力,因為香港的環境不斷轉變,年輕新一代要有足夠的適應能力。

7. 希望《中大校友》繼續成為校友的橋樑,連繫中大人的心。

1. 崇基 82 年校慶,參與辯論比賽,夥拍 3 位四年級師兄師姐,勇奪冠軍。

2. 1984 年畢業以來,以至 2000 年公司在香港創業版上市(2000-2008, GEM 8089)都是 IT行業。之後,開始涉足財經投資(2008-2014, GEM 8116),最近 5 年投資參與醫療及健康護理行業。

3. 近年參與醫療服務行業,認識中大醫學及科研團隊。去年在科學園建立新公司,以腸道微生物組(Gut Microbiome)為研究課題,推出不同測試服務,現在科研團隊差不多全是中大成員,我以中大為傲。

4. 前幾年太貪玩,打羽毛球太劇烈,終於坐骨神經痛,卧牀 3 月。這次經歷深深體會到「健康是人生最大財富」,而且明白「預防勝治療」。近年把這理念,開展新公司,以領先生物科技,開拓新業務,希望

能令大眾多了解「腸道健康」的重要。5. 校友力量非常強大,科研、財經有不少人

才。中大要結合校友力量,起牽頭作用。例如創業日可以多搞,規模可更大一些。

6. 中大近來醫學及科研出眾,要多鼓   勵私人投資與大學科研多結合。

7. 恭賀《中大校友》百尺竿頭,更進千步。

曾志謙 84 崇基經濟現職: 生物醫學科技控股 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受訪期數:1995 年 9 月號專題:電訊行業中大人群像

王維基 85 聯合電子 08 研究院行政工管現職: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 聯合創辦人兼主席受訪期數:1995 年 9 月號專題:電訊行業中大人群像

李永權 73 崇基社會學現職:中國誠信(亞太) 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主席受訪期數:1995 年 12 月號專題:金錢以外

10

Page 4: 中大人回望過去 放眼未來 - Chinese University of ... · 我非常感謝校長邀請我加 入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這實在是 很好的機會讓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網

1. 修讀的兼讀 MBA,在尖東上課。記憶最多的片段,是3年來上學的晚上,匆匆吃過漢堡包,跑入課室的情境。

2. 2017 年離開香港大學 36 年的教職,成為特區官員。由學術自由,發言完全自主的生涯,轉要嚴守官方立場及保密原則,是一大適應挑戰。

3. 多次回到中大,主要是與學術活動有關。印象最新的是一次到中大的其中一個舍堂,與學生交流,讓我多點認識大學生們關心的議題。

4. 活在香港,中港關係的轉變對每一個人都有重要影響,在政圈轉動的我更是深切。中英談判、六四事件、九七回歸、多次香港政改成與敗,及中央對港政策的變化等等,都成為我人生轉捩點中重要因素。5. 關心、中大有需要時出力。

6. 克服近月大學面對的挑戰,以中文大學的使命,力於保存、創造、應用及傳播知識,體驗校訓中的博文約禮。

7. 願大學努力成為香港、全國及國際公認的第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學。

2002 年離開中銀香港,先後在兩商業機構出任高管。2009 年加入夥伴教育基金會至今。夥伴為慈善團體,宗旨為跟學校合作幫助基層學生到外地交流及遊學。

近期比較大規模的活動是今年 7月組織了 1000 名學生乘郵輪到

台灣遊學,台中市政府安排了千人晚宴,由台中市教育局

及觀光局局長主持。

「廣博多元,宏思流采」的中大不少年青華人學子嚮往香港中文大學,是因為中大的多元化,包括「人文精神」、「文學」、「語言」、「校園」、「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國際化」等,一位理工科學生可以到中大文物館和七所圖書館看錢穆大師的資料,兩位工商管理研究生喜逢於余光中老師的誦詩會,幾位醫學院學生聽了余英時歷史講座,久久不能平復。假如我要為中大禮贊,我會恭題「廣博多元,宏思流采」。近年想入讀中大的台灣、大陸及國際學生越來越多,有些學生可能以為中大是「全中文」授課,或以中文為主流的大學,其實都不是正確的;中大應該是「多元化」和「二元化」語言為主的大學,但外界

未必了解;我曾想過中大是否可以重新命名為「 中 華 國 際 大 學 」(The Chines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以反映其中「Chinese(文化多元)」

和「香港與國際交流」的優點。時代在進步中,實質的進步當然重要,合乎時代的名稱是否可以考慮,可能值得探討。

1. 當年學運火紅,組織了很多社會運動,但最難忘是讀書,暑假在圖書館,與同學讀書研討,至今難忘,得益良多。

2. 我的專業是教師,參加了教協,當了 20 多年教協會長和立法會議員,7 年前退休,只在明報寫點文章。

3. 我曾當了 10 年中大校董,並獲中大頒授榮譽院士;在立法會動議私人草案,為母校新書院立法,略盡綿力。

4. 六四事件影響至深,毅然從政,為香港社會和民主做點事,如今退休,關心香港和國家的心,從未變改。

5. 做好自己,默默耕耘,貢獻社會,不忘母校教育,就是最好的回饋。

6. 如蒼蒼大樹,風雨無言,追求知識,培養人才,守護良知。

7.《中大校友》是心靈的橋樑與溫暖的回憶。

任善寧 76 研究院工管受訪期數:1995 年 12 月號專題:曾經中大過 — 從中大到入局之路

張文光 78 新亞經濟現職:退休受訪期數:1995 年 12 月號專題:曾經中大過 —從中大到入局之路

羅致光 86 研究院工管現職: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受訪期數:1995 年 12 月號專題:曾經中大過 —從中大到入局之路

朱嘉榮 79 新亞經濟現職:夥伴教育基金會會長 及英皇證券集團獨立 董事受訪期數:1995 年 12 月號專題:金錢以外

中大校友·2019年 12月·100期 11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