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實習 四 - fcu.edu.t ·...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實習 四 - fcu.edu.t ·...

Date post: 18-Oct-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8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59
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實習(四) 研擬火車站周邊新興商圈發展 指導教授:徐逸祥、周天穎、吳政庭 組別:第四組 組長:鄭博文 組員:簡盧志、楊媛淇、楊婷茵、陳雅汝、吳兆鴻、康曉文
Transcript
  • 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實習(四)

    研擬火車站周邊新興商圈發展

    指導教授:徐逸祥、周天穎、吳政庭

    組別:第四組

    組長:鄭博文

    組員:簡盧志、楊媛淇、楊婷茵、陳雅汝、吳兆鴻、康曉文

  • i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研究緣起............................................................................................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第二章 相關資料蒐集............................................................................................ 2

    計畫區基本資料................................................................................ 2 第一節

    相關法規............................................................................................ 7 第二節

    相關都市計畫.................................................................................. 11 第三節

    相關文獻回顧.................................................................................. 14 第四節

    第三章 研究內容.................................................................................................. 23

    研究架構.......................................................................................... 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4 第二節

    選址因素.......................................................................................... 25 第三節

    第四章 發展規劃.................................................................................................. 28

    現況問題與解決方案...................................................................... 28 第一節

    動線規劃與停車需求分析.............................................................. 33 第二節

    第五章 成果.......................................................................................................... 36

    規劃成果.......................................................................................... 36 第一節

    建模成果.......................................................................................... 46 第二節

    第六章 附錄.......................................................................................................... 48

    附錄一 流程圖.................................................................................................. 48

    附錄二 網狀圖.................................................................................................. 49

    附錄三 甘特圖.................................................................................................. 51

    附錄四 人力分配表.......................................................................................... 52

    參考文獻_資料來源.................................................................................................... 54

  • ii

    圖目錄

    圖 二-1 計畫範圍圖 ................................................................................................ 2

    圖 二-2 新站設立前航照圖 ..................................................................................... 3

    圖 二-3 新站設立後航照圖 ..................................................................................... 3

    圖 二-4 台中火車站周邊公車站牌位置圖 ............................................................. 4

    圖 二-5 火車站公車可到路線圖 ............................................................................. 5

    圖 二-6 火車站周邊使用分區計畫圖 ................................................................... 11

    圖 二-7 臺中大車站地區機能定位圖 ................................................................... 12

    圖 二-8 車站周邊發展願景示意圖 ....................................................................... 13

    圖 二-9 調整後都市計畫示意圖 ........................................................................... 13

    圖 二-10 車站地區發展歷程及開發方式演進歷程示意圖 ................................. 15

    圖 二-11 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輪廓圖 ..................................................................... 15

    圖 二-12 清代台灣府城輪廓圖 ............................................................................. 15

    圖 二-13 日治時期都市發展位置示意圖 ............................................................. 16

    圖 二-14 1940 年代都市發展位置示意圖 ......................................................... 16

    圖 二-15 1980 年代都市發展位置示意圖 ......................................................... 17

    圖 二-16 未來都市發展位置示意圖 ..................................................................... 17

    圖 二-17 新興商圈發展因素關聯圖 ..................................................................... 18

    圖 二-18 查普爾特佩克文化長廊示意圖(一) ................................................. 21

    圖 二-19 查普爾特佩克文化長廊示意圖(二) ................................................. 21

    圖 二-20 文化長廊街道模型示意圖 ..................................................................... 21

    圖 二-21 台中市精明一街徒步區 ......................................................................... 22

    圖 三-1 MCLP 方法示意圖 ................................................................................... 24

    圖 三-2 預設點位圖 ............................................................................................... 24

    圖 三-3 緊密都市特徵關係圖 ............................................................................... 25

    圖 三-4 分析結果選擇點位圖 ............................................................................... 26

    圖 三-5 選址編號 1 之現況圖 ............................................................................... 27

    圖 三-6 選址編號 2 之現況圖 ............................................................................... 27

    圖 三-7 選址編號 3 之現況圖 ............................................................................... 27

    圖 四-1 選址範圍周邊空間配置圖 ....................................................................... 28

    圖 四-2 TOD 與都市發展關係圖 .......................................................................... 28

    圖 四-3 早期商業空間 ........................................................................................... 29

    圖 四-4 步行空間不足示意圖 ............................................................................... 29

    圖 四-5 充足步行空間示意圖 ............................................................................... 29

    圖 四-6 新興商業空間 ........................................................................................... 29

    圖 四-7 信義新光三越商業區步行區 ................................................................... 30

    圖 四-8 台北小巨蛋周邊 ....................................................................................... 30

    file:///C:/Users/live/Desktop/期末報告書.docx%23_Toc503989123file:///C:/Users/live/Desktop/期末報告書.docx%23_Toc503989124file:///C:/Users/live/Desktop/期末報告書.docx%23_Toc503989130file:///C:/Users/live/Desktop/期末報告書.docx%23_Toc503989131file:///C:/Users/live/Desktop/期末報告書.docx%23_Toc503989143file:///C:/Users/live/Desktop/期末報告書.docx%23_Toc503989144file:///C:/Users/live/Desktop/期末報告書.docx%23_Toc503989145file:///C:/Users/live/Desktop/期末報告書.docx%23_Toc503989146

  • iii

    圖 四-9 選址範圍周邊發展規劃示意圖 ............................................................... 30

    圖 四-10 計畫區 1000 公尺範圍相關運動設施位置圖 ....................................... 32

    圖 四-11 周圍國民運動中心服務範圍 ................................................................. 32

    圖 四-12 人流動線圖 ............................................................................................. 33

    圖 四-13 周邊現況停車場分布圖 ......................................................................... 34

    圖 四-14 道路服務水準現況圖 ............................................................................. 35

    圖 四-15 周邊行車動線圖 ..................................................................................... 35

    圖 五-1 選址的區周圍發展特色圖 ....................................................................... 36

    圖 五-2 整體空間說明圖 ....................................................................................... 37

    圖 五-3 街廓示意圖(A) .................................................................................... 37

    圖 五-4 墨爾本綜合體育館 ................................................................................... 38

    圖 五-5 街廓 A 模型圖(一) ............................................................................... 38

    圖 五-6 街廓示意圖(B)..................................................................................... 39

    圖 五-7 街廓 B 周邊文化關係圖 ........................................................................... 39

    圖 五-8 小義大利街 ............................................................................................... 40

    圖 五-9 街廓 B 模型圖(一) ............................................................................... 40

    圖 五-10 街廓 B 模型圖(二) ............................................................................. 40

    圖 五-11 街廓示意圖(C)................................................................................... 41

    圖 五-12 防災設施設立前防災分區 ..................................................................... 42

    圖 五-13 防災設施設立後防災分區 ..................................................................... 42

    圖 五-14 沃東加樞紐站 ......................................................................................... 43

    圖 五-15 街廓 C 模型圖(一) ............................................................................. 43

    圖 五-16 街廓 C 模型圖(二) ............................................................................. 44

    圖 五-17 綠覆率示意圖 ......................................................................................... 44

    圖 五-18 綠視率示意圖 ......................................................................................... 45

    圖 五-19 街廓全景模型圖 ..................................................................................... 46

    圖 五-20 模型圖(一) ......................................................................................... 46

    圖 五-21 模型圖(二) ......................................................................................... 46

    圖 五-22 模型圖(三) ......................................................................................... 47

    圖 五-23 模型圖(四) ......................................................................................... 47

    圖 五-24 成果影片 QR Code 掃描圖 ..................................................................... 47

  • iv

    表目錄

    表 二-1 都市空間結構理論表 ............................................................................... 14

    表 二-2 土地多樣化利用的面向及影響因素和說明表 ....................................... 14

    表 三-1 都市發展目標與影響研究因子對照表 ................................................... 25

    表 三-2 各點位人數表 ........................................................................................... 27

    表 四-1 選址區位周邊行政區人口數 ................................................................... 31

    表 四-2 計畫區周邊 PCU 估算表........................................................................... 33

    表 四-3 需求車位數量表 ....................................................................................... 34

    表 四-4 防災設施設立前防災分區負責人數表 ................................................... 41

    表 四-5 防災設施設立後防災分區負責人數表 ................................................... 41

  • 1

    第一章 緒論

    研究緣起 第一節

    鐵道為連結國土空間的主要運輸系統,車站則必須跳脫純粹的運輸集散服務功能,

    涵納居住、工作、購物、娛樂乃至於社交等多元都市服務功能,其空間關聯範疇

    也逐漸擴及周邊地區,形成所謂的「鐵道站區」,具有多元的空間機能及價值。

    然周遭各街廓使用的多元性及如何利用,為舊城區注入新興繁榮為至今重要的課

    題。

    研究目的 第二節

    本研究將以都市空間結構發展之論述為基礎及應用大眾運輸導向的行人最

    適步行區域為研究範圍盤點可利用資源,並探討消費文化空間,以現況計畫為框

    架,以相關因子找出可利用土地,提出改善策略幫助其發展。

    本研究將以下列原則作為選擇之考量:

    1. 以台中車站地區細部計畫與之後輕軌車站的預定地的干城商業區為範圍。

    2. 以土地使用去做為劃設的一項依據,大多為商業區等開發適宜用地項目。

  • 2

    第二章 相關資料蒐集

    計畫區基本資料 第一節

    一、 計畫範圍

    1. 面積:約 5.6768 公頃。

    2. 位置:

    規劃區位於中區及東區交界,包含台中火車站地區細部計畫、干城商業

    地區細部計畫,與台中舊市區、原大型購物專用區(台糖生態湖)相依為鄰。

    圖 二-1 計畫範圍圖

  • 3

    圖 二-2 新站設立前航照圖

    圖 二-3 新站設立後航照圖

  • 4

    二、 交通系統

    在台中火車站周邊公車站牌的狀況非常四通八達,在台中火車站周邊範圍

    400 公尺步行距離內的公車站牌能夠到達台中市大部分區域,因此在公車的供

    給部分對於跨區的交通是有所供應的。

    圖 二-4 台中火車站周邊公車站牌位置圖

  • 5

    圖 二-5 火車站公車可到路線圖

    三、 自然與歷史人文背景

    1. 地形:

    台中屬盆地地形,範圍十分容易劃定,自成一個獨立的地形單元。它的

    北界是大安溪,南界是濁水溪,東界是豐原、霧峰、草屯一線以東的丘陵山

    地,西界是大肚山與八卦山。盆地南北長約四十八公里,東西最大寬度十四

    公里,面積大約四00平方公里,盆地的東界在地質上是一個斷層,稱為車

    籠埔斷層。

    2. 地質:

    台灣地質分佈西部主要為沖積土,成為重要的農業耕地。中部至東部地

    區為片岩及板岩等變質岩地帶,台灣位在板塊交界處,火山活動表現於地層

    分佈上,北部及東部皆有安山岩等火成岩分佈。其他地區大部份為砂岩,礫

    岩等沉積岩類。

    3. 歷史沿革:

    臺中市中區舊稱為「大墩街」,早在清乾隆末年聚落已逐漸形

    成街肆,從此大墩街日漸繁榮,成為附近村莊的購物市集。 1903

  • 6

    年日人在台中實施市區改正計畫,至西元 1905 年縱貫鐵路開通後,

    使市區向火車站方向伸展,街肆更加繁榮發展,商業日益鼎盛。

    1980 年代,台中港路沿線開始蓬勃往屯區發展,形成臺中市發

    展之重要軸線。舊市區逐漸沒落,此後中區傳統商圈面臨強大壓力,

    不得不著手進行改造,至今已有電子街商圈、繼光商圈、自由商圈

    等。另外傳統商店及新興產業長期發展也形成特色商街,加上街頭

    巷弄上有許多傳統的美食小吃,以及繼光商圈後來崛起的東南亞異

    國美食,這些傳統產業資源與老城特色也將是未來文化生活圈發展

    的重要指標。

    台中市中區是目前台灣都市中,少數仍保有老城中心與日治文

    化地景的城市,沿著火車站到臺灣大道的軸線,可以明顯看出老城

    中心之發展變化與不可取代文化記憶。

    4. 產業發展:

    中區位於臺中市市中心,是市街的核心地區,涵蓋大部份的商業區,且

    是臺中市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更有許多老式建築物佇立在繁華的商圈中。

    寺廟、教堂歷史亦久遠,歷經修建維護後保存良好,成為鄰近居民的信仰中

    心。

    本區亦為臺中市及中部地區南北東西幹道據點,公民營鐵公路車站均設

    於此,交通發達,商業鼎盛。但因近年業經營型態改變,都市計畫為日治時

    代所規劃,道路狹窄,加以建築老舊,停車不易、公共設施缺乏,且郊區、

    重劃區陸續開發,大型賣場、新型態商家、百貨娛樂業,如雨後春筍林立,

    致商機逐漸沒落,且因幅員較小,人口減少,致近年市府不斷推動中區再生,

    結合文化、創意及地方產業,力求復甦中區榮景。

  • 7

    相關法規 第二節

    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1.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之建蔽率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備註

    公共設施用地

    機關用地 60% 250%

    郵政事業用地 40% 200%

    廣場用地 0% 0%

    廣場兼停車場用地 0% 0%

    停車場用地 70% 不予規定

    市場用地 60% 240%

    鐵路用地 40% 200%

    月台、高架橋(軌道)

    等設施不納入建蔽

    率計算。

    鐵路用地兼作道路用地 0% 0%

    2. 本計畫區內各類土地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等規定詳如下表: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上限容積率

    土地使用分區

    第二種住宅區 60% 220% 320%

    第一種商業區 70% 380% 400%

    第二種商業區 70% 350% 500%

    第一種特定商業區 40% 200% 300%

    車站專用區 40% 200% 300%

    車站專用區兼作道路使用 0% 0% 0%

    註:以下設施不納入車站專用區之建蔽率計算。

    1.月台、月台雨遮、月台逃生梯、軌道區樓地板(車站段)及高架橋(軌道段)。

    2.地下室通風口突出物(突出地面)。

    3.地下室出入口、緊急逃生口突出物。

    4.地面人行通廊或上、下車停靠所需之雨遮、遮陽棚;連接鄰地之人行陸橋、地下

    道、人工平台(含其垂直動線設施)、隔音遮蔽設施、雨遮、遮陽棚。

    5.需保留古蹟或歷史建築之舊站房、月台、倉庫建物。

    6.有關鐵路系統機電設施空間及車站使用之機電設施空間。

    7.需保留古蹟。

  • 8

    3. 騎樓及建築退縮規定:

    為創造車站周邊地區舒適之人行開放空間網路,本計畫區內各種土地使

    用分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退縮建築規定如下:

    (一)本計畫區內各建築基地應退縮留設帶狀開放空間與廣場式開放空間供

    公眾使用,留設之開放空間應加以綠化處理,並可計入法定空地。各建築基

    地指定應留設開放空間。

    (二)除前項外之土地使用分區,凡面臨 7 公尺(含 7 公尺)以上計畫道路之建

    築基地,應設置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凡面臨未達 7 公尺計畫道路,以及面

    臨現有巷道之建築基地,應由建築線(溝濱後)退縮 0.5 公尺建築。

    (三)其他公共設施用地,凡面臨 7 公尺(含 7 公尺)以上計畫道路之建築基地,

    應自計畫道路退縮 4 公尺為無遮簷人行道。凡面臨未達 7 公尺計畫道路,以

    及面臨現有巷道之建築基地,應由建築線(溝濱後)退縮 0.5 公尺建築。

    (四)因基地地形特殊致無法依規定留設騎樓或退縮建築,且無妨礙市容觀瞻、

    消防車輛出入及公共交通,或因都市景觀需要,經臺中市政府都市設計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若屬都市更新單元地區經臺中市政府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

    審議會審議通過者,依其決議辦理。

    參考資料:擬定台中市都市計畫(配合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台中車站地區)

    細部計畫書

  • 9

    二、 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參考準則

    1. 定義

    本計畫中所稱「國民運動中心」乃指建置於都會區並以室內運動為主的

    建築設施,可作為民眾日常運動、休閒、活動之場所,部分設施尚可發展特

    色運動並支援地區性賽會活動。國民運動中心除基本之設施管理與服務外,

    其硬體建置內容以較受民眾喜愛、使用率較高的設施為主。

    2. 基地遴選要點

    (一)服務圈人口數

    國民運動中心要能良性營運,一定要座落於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之區位,

    故國民運動中心所在區域及其服務圈(即服務半徑範圍內)之人口數是該運

    動中心是否具有良性營運之初步評估指標。國民運動中心之服務圈可分為核

    心服務圈及衍伸服務圈(涵蓋核心服務圈),兩者所代表之意涵不同,經常

    來使用國民運動中心之主要客群係分布於核心服務圈內,故核心服務圈內之

    總人口數及其運動消費能力是國民運動中心是否損益平衡的關鍵因素,衍伸

    服務圈則代表國民運動中心服務所能擴及到的最遠區域範圍(即最大服務範

    圍)。

    國民運動中心最大服務範圍暫定為 15 萬人,本署在審議國民運動中心

    申請案之過程中發現,有些基地位於兩行政區之邊界(交接處),雖該國民

    運動中心潛在基地所屬之行政區人口數未達 15 萬人,惟考量該國民運動中

    心實際之衍伸服務圈範圍可能跨越單一行政區而達到兩行政區或三行政區,

    其衍伸服務圈範圍人口數可能超過 15 萬人,爰為免遺珠之憾,並落實國民

    運動中心計畫推動之美意,候選基地之考量除行政區中總人口處達 15 萬人

    之行政區外,後續將依據推動之實際狀況檢討後,視情況評估逐步放寬申請

    門檻,將接近 15 萬人之行政區或跨區衍伸服務圈人口數達 15 萬人之基地納

    入興設國民運動中心之候選城市。

    興建國民運動中心之候選城市除了「行政區人口數」或「衍伸服務圈人

    口數」之條件外,由於各地之人口密度不一,不能通盤而論,因此須將運動

    中心之核心服務圈概念納入考量。依據本署於 98 年所做民調之結果,運動

    中心周邊步行 15 分鐘距離範圍內是最多民眾可接受之範圍(即運動中心之

    服務半徑為民眾步行 15 分鐘距離),其服務半徑(1 公里),可計算出運

    動中心之核心服務範圍為 3 平方公里(300 公頃),在這範圍中的民眾是國

    民運動中心之主要消費客群。

  • 10

    除了以步行 15 分鐘之距離推算核心服務圈之範圍外,另以民眾可接受

    之車程距離推算衍伸服務圈,據民調顯示,大部分的民眾願意花費 16~30

    分鐘車程時間到達運動中心參與運動,故以國內都市內平均行車速度

    40km/hr 及車程 15 分鐘(半徑 10km)推算,國民運動中心之衍伸服務圈涵

    蓋面積約為 30,000 公頃,即以運動中心為圓心,其周邊 30,000 公頃範圍內

    的人口數,係屬於該運動中心的潛在顧客。

    而對於無法達到上述兩個要件(「核心服務圈人口數」達 1 萬人及「衍

    伸服務圈或基地所屬行政區人口數達 15 萬人」)之區域,基於均衡資源分

    配之政策目標,本署也會將其需求納入考量,期使每一位國民都能享受到國

    民運動中心所帶來的好處。

    (二)服務圈現有設施之互補整合

    國民運動中心之基地遴選,應以上述民眾日常生活服務圈為規劃基礎,

    經實際在地市場調查釐清服務圈及其市場供需狀況,強化國民運動中心與鄰

    近設施之角色功能互補效用,增強區域整合之功效,進而擴大民間 20 資金

    投入之效益,提升民間參與之意願及營運可行性。

    (三)其他

    具有相當運動設施面積之學校,亦可列為國民運動中心選址之考量,本

    署將列入審查依據之一。

    參考資料: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參考準則

  • 11

    相關都市計畫 第三節

    臺中大車站計畫-臺中火車站周邊規劃情形

    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第一階段預計於 105 年 9 月 25 日通車,盤

    點周邊發展資源與遭遇課題,提出都市計畫因應策略。鐵路高架捷運化後,新臺

    中火車站位於舊站東北側 100 公尺處。因站區轉運腹地不足,周邊交通動線服務

    水準將無法負荷車站需求。

    鐵路高架捷運化後,站區周邊都市計畫亟待整合,臺中火車站屬「臺中車站

    地區」細部計畫,南北兩側分別為大型購物專用區(台糖生態湖)及干城商業地

    區、舊有市區細部計畫。利用鐵路高架化契機重新檢視都市空間架構,整合個別

    細部計畫發展願景。

    圖 二-6 火車站周邊使用分區計畫圖

  • 12

    發展策略

    A. 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利用舊鐵道串接沿線景點

    以完善的步行、自行車廊道縫合都市活動

    B. 鐵道文化博物館

    活化車站周邊文化資產

    整合城中城地區博物館群

    C. 台中大車站計畫

    大車站地區都市更新整體開發

    大眾運輸立體通廊(整合火車站、市區公車、城際客運轉運站、輕軌捷

    運站)

    圖 二-7 臺中大車站地區機能定位圖

  • 13

    圖 二-8 車站周邊發展願景示意圖

    都市計畫調整構想

    配合鐵路高架化後臺中火車站周邊整體發展,因應公地活化、文資保存、大

    眾運輸轉乘與地區整體風貌營造課題,研擬都市計畫變更案,於 105 年 8 月送內

    政部審議。

    圖 二-9 調整後都市計畫示意圖

    參考資料:臺中大車站計畫-臺中火車站周邊規劃情形

  • 14

    相關文獻回顧 第四節

    一、 都市空間結構理論

    都市空間結構是基於土地使用以及各種社會經濟活動隨附土地而發生的區

    位效果(許麗惠,2001)

    表 二-1 都市空間結構理論表

    空間結構理論 主要理念 影響因素

    成長管理 強調主張管制完善的土地使用

    計畫 土地使用

    聰明成長 強調透過緊密概念有效利用土

    地資源

    土地使用、人、活動、交通、

    社區規劃

    緊密城市 不同的土地使用減少資源浪費 土地使用、人、活動、交通、

    社區規劃

    大眾運輸導向

    發展

    以土地使用結合行人為主的大

    眾運輸

    土地使用、人、活動、住宅、

    交通、社區規劃

    新都市主義 綜合上述之觀點 土地使用、人、活動、住宅、

    交通、社區規劃

    前述理論大致上的觀點可以連結土地多樣化利用的面向及影響因素和說

    明。

    表 二-2 土地多樣化利用的面向及影響因素和說明表

    面向 影響因素 說明

    提高都市土地利用的適

    宜及強度 空間與活動的分布關係

    以車站為中心的整體空

    間安排規劃

    分區特性的應用 空間層次的安排 生活圈之層次

    混合使用 居住與活動供需的配合 僅密集約的利用車站周

    邊地區

    有效利用土地資源,都市改造以填補式開發、都市再發展、混合土地使用,

    提升都市服務機能更能結合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將大眾運輸能進密結合引導民眾

    活動空間轉往捷運車站緊鄰地區。

  • 15

    圖 二-10 車站地區發展歷程及開發方式演進歷程示意圖

    二、 車站地區歷史變遷

    由於早期交通不發達,因此鐵路的建造成為交通運輸的主要運具。且旅

    客需求及貨物集散的需要,與原本的聚落產生發展連結。

    1. 發展期(日治時期-台中市區改正計畫):

    I. 設立台中火車站、台中公園與綠川柳川整治。

    II. 行政機關聚集設立-台中中心商業區之雛形。

    圖 二-12 清代台灣府城輪廓圖 圖 二-11 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輪廓圖

  • 16

    圖 二-13 日治時期都市發展位置示意圖

    2. 巔峰期(1940 年代國民政府遷台):

    大量人口遷入-發展達到巔峰,都市開始擴張。各種產業因聚集經

    濟、勞力成本及運輸成本等等因素,使產業集中於場站周圍,達到聚集

    經濟的力量。

    圖 二-14 1940 年代都市發展位置示意圖

  • 17

    3. 衰敗期(1980年代往屯區開發):

    商業活動沒落-中心開始轉移。原本的單核心都會區會受到空間資

    源不足與擁擠等因素,造成多核心都會發展的出現。

    圖 二-15 1980 年代都市發展位置示意圖

    4. 重生期(大台中車站計畫):

    臺灣鐵道站區多以交通功能為主,應賦予其多樣空間服務機能,設

    置新興商圈,促進發展。

    圖 二-16 未來都市發展位置示意圖

  • 18

    由上述文獻回顧可以歸納出:

    為使周邊新興商圈發展,土地使用及交通為脫離不了的實質因素。

    對此本組提出三個發展的相關面向:

    1. 服務:土地高密度使用

    2. 空間:足夠舒適的行人開放空間

    3. 交通:土地的易達性

    圖 二-17 新興商圈發展因素關聯圖

    參考資料:JENKS.M.BURTONE(1996)緊密城市理論

  • 19

    三、 行人徒步街發展

    1 重要的發展策略

    德國徒步街發展的成功,歸功於完備的徒步街政策以及相關發展策略的運用。

    德國政府部門早在 1960 年就開始制訂徒步街的相關政策與法令。此外,隨著不

    同時期的徒步街發展,一些重要發展策略的導入,更促使徒步街的發展更為成熟。

    其中以交通政策的運用以及管理與行銷策略的導入,最具關鍵性。

    I. 交通政策運用

    德國徒步街政策發展的成功,其相關的交通政策扮演了重要關鍵。相關的交

    通政策,包含軟體上的政策制訂:包括 Traffic Calming 的實施、市中心劃分為不

    同的交通管制區、提高市中心停車費、提供動態停車資訊等;以及硬體方面的交

    通建設:包括捷運系統興建、新建停車設施等。

    Traffic Calming 的交通管制技術早在 1960s 在歐洲國家開始被廣泛討論。

    1970s 在德國變成都市設計上的重要策略。Traffic Calming 的概念主要包含車輛

    管制與車速控制兩項措施:車輛管制,是限定進入市中心的汽車只能經由某些特

    定的街道,以及尖峰時間只允許當地居民車輛進入市中心等措施。車速控制,則

    在特定的市中心商業區內限定車速,大多限制在 20km/h以下,有些甚至在 10km/h

    以下,主要是為提供一安全的徒步環境。

    「市中心劃分為不同的交通管制區」,是將市中心以交通管制方式區分為幾

    個不同區域,開車往來各個不同分區,需經由特定道路來連接。最常見的是在中

    世紀形態的城市中,以環道來連接各分區。另外以「提高市中心停車費」、「提

    供動態停車資訊」來輔助控制徒步區周邊的交通。除了以上軟體方面的交通政策

    外,硬體方面的「捷運系統興建」以及「新建停車設施」也是重要的配套措施之

    一。

    II. 管理與行銷策略運用

    德國徒步街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一重大競爭對手,即是「郊區的大型購

    物中心」。而郊區購物中心的優勢之一即為便利的停車與多樣化的商品選擇。為

    了與之競爭,以及面臨當前全球化過程中的城市競爭,徒步街的規模不僅越來越

    大,商品的種類也更多樣化,而所提供的活動也更多元化。因而如何有效整合徒

    步街越來越多元化的發展,更凸顯徒步街的特色,「管理與行銷策略」的運用,

    成為近年來德國徒步街發展的重要工具,許多城市因而導入「城市管理」的概念。

    管理方面包括了商家間的協調管理、時間管理、活動管理以及硬體設施的管

    理等。行銷方面則集合了商業上各種促銷的手法,例如大量的廣告、規劃多樣化

    混合性的商品、創造吸引人的購物環境以及利用頻繁的「活動」,來達到街道行

  • 20

    銷的目的。例如 1999 年,Northrhine-Westphalia 州,在州內的城市舉辦聯合性的

    「城市行銷」活動,每一個城市規劃了多樣化的活動來提升城市的意象,以及吸

    引更多的觀光客。成功的管理與行銷策略運用,也連帶促使徒步街的發展更具競

    爭力。

    參考資料:當代行人徒步街發展研究-從德國經驗到台灣本土的實踐

    四、 好街道的要素需從哪些方面思考?

    從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角度

    成功的街道空間從規劃與設計的角度可簡單舉列以下幾個要素:舒適的尺度、

    反映當地文化特色、結合商業辦公與居住的混合使用、配合大眾運輸形成步行為

    主的公共空間、節慶活動賦予難忘的城市記憶、融合生態與當地景觀特性等。

    舒適的尺度包括街道(人行道)寬度與兩側建築的比例關係,好的尺度除了

    表現在空間的舒適性,也更能表現在視線上的溝通與身體上的感知。譬如街道上

    兩側商鋪活絡的聲音與人行道上人流的互動牽引,容易吸引駐足停留的好奇群眾。

    呈現當地的文化不全然是商品或是招牌形式上的再複製,如果可以對於在地產業

    文化有深入與堅持的推動,以有形或無形的意識形態導入軟實力,魅力且特色的

    街道應該有很多可能。

    台灣街道富活力與創意的混合使用方式,其實是街道規劃與設計中面臨的現

    實挑戰。捷運所能提供的便捷性與乘載量及所帶來的商業效應絕對無庸置疑是活

    力街道的好幫手。相較下,公車系統常被抱怨不準點或班次不夠頻繁。這樣的不

    完美讓等車時間變成了促進商機的大好機會,也對街道活力的延續反倒有了正面

    的影響。

  • 21

    五、 參考案例

    1. 查普爾特佩克文化長廊

    建築師的設計理念在於將街區打造為綠地公園的方式為居民提高舒適度,通

    過擴大公共空間的方式提升街區活力,提高街區價值。通過多層級的道路劃分提

    高街道的利用率。

    項目總長 1.3 公里,擴展後的街區寬度最大到 57 米。車行道布置為街道兩

    側,中部植入公交車道,通過高架的方式形成景觀平台,將道路兩側的人行道與

    其相聯,形成高架公園。多層級的道路劃分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行方式,

    兼顧便捷與舒適性。大量的綠化種植,使整個街區營造出良好的景觀環境。同時,

    項目還利用太陽能電池板降低能耗,利用雨水收集實現環保。

    圖 二-20 文化長廊街道模型示意圖

    圖 二-18 查普爾特佩克文化長廊示意圖(一) 圖 二-19 查普爾特佩克文化長廊示意圖(二)

  • 22

    2. 台中市精明一街

    精明一街是一個在新市區內規劃徒步街,全長約 132 公尺,是帶動新市區商

    圈發展的奇特案例,與傳統都市設計利用徒步街劃設來進行舊市區更新不同。它

    不僅是台灣第一個在新市區利用整體規劃所創造出來的徒步街,也是第一個由私

    部門所推動的徒步街。因為它的成功,帶動台中市類似徒步街案例的發展。儘管

    是私人開發的徒步街,但卻意外的形成一個特殊的都市公共開放空間,所代表的

    意義,值得探討。它的成功可歸納為以下幾項重要因素:

    I. 都市生活型態(life-style)的改變

    能規劃出強調結合休閒與消費的主題式商店街,利用主題規劃及整體設計的

    統一招牌與統一招商的方式來呈現。而具有悠閒 的休閒特質的徒步街便成為主

    要考量。精明一街的產生,就在 1990 年台中市房地產業鼎盛以及新生活型 態的

    需求下,應運而生,成為新都市生活型態展現的最佳場所。

    II. 民眾自主性參與的推動

    精明一街發展的成功,主要的動力在於當地民眾有共識的參與推動,是一個

    私人團體的自主性活動。在創造共同利益的前提下,由部分商家與居民出來組織

    動員,也為著共同的目標,進行一連串的改善動作,足見要成功的經營一個徒步

    街,民眾的參與不可或缺。

    III. 行銷管理策略的導入

    在精明一街的發展過程中,公部門介入輔導,以行銷管理策略進行徒步街的

    宣傳、造勢,也是提高精明一街名氣以及促進街區商店復甦的有效手段。如同

    Monheim 指出近年來德國徒步街發展所導入的城市行銷與管理概念一般,利用

    舉辦活動的現代行銷方式吸引人潮,另外輔導徒步街管理委員會的運作,使得徒

    步街的經營能夠深具競爭力。

    圖 二-21 台中市精明一街徒步區

  • 23

    第三章 研究內容

    研究架構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研究內容及計畫範圍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相關因子探討分析

    研究結果分析

    結論與成果

    都市空間基礎理論回顧

  • 24

    研究方法 第二節

    本組利用 MCLP(Maximal Covering Location Problem)的方法來製作選擇發展

    位置,即是在該點的 600m 內最大限度下能包含最大面積的選擇區位。

    圖 三-1 MCLP 方法示意圖

    圖 三-2 預設點位圖

  • 25

    選址因素 第三節

    一、 區位選址因子釐清

    圖 三-3 緊密都市特徵關係圖

    表 三-1 都市發展目標與影響研究因子對照表

    都市發展目標 目標受影響研究因子

    都市土地高度利用 土地使用容積建蔽

    維持確保公共空間 公共設施面積

    大眾運輸系統 大眾運輸地點供應量

    混合式土地利用 土地使用別

    商業區設立 人口、人流數

    行人行走範圍規劃 步行距離 600m

    在計畫區內活動人口的估算大致上與吸引的人流和通勤或上班的人數相

    關。

    住宅區的部分是以居住人口為該區活動人口的影響因子。

    商業區選址地點的篩選條件為:

    1. 公共設施服務範圍(服務)

    2. 周邊運輸站點區位範圍(交通)

  • 26

    3. 商業的土地使用(土地)

    4. 鄰近路寬(空間)

    5. 周邊停車供應數(交通)

    6. 鄰近設施吸引旅次量(服務)

    二、 最具潛力之選址區位

    綜合分析結果選出最具潛力之設施區位:

    對包含範圍內的日間活動人口進行估算,步行範圍 600m 來計算該點街廓的

    人口分派,參考「內政部委託製作之國內外日間人口估算方方法彙整及可行性分

    析」中之回歸模型以行業別為分類進行商業區建物活動人口估算,並加上住宅區

    建物裡居住人口的人數得出最佳選取點位之人數(如表三-2),預測若是未來

    發展能有多少人口支持營運。

    圖 三-4 分析結果選擇點位圖

  • 27

    表 三-2 各點位人數表

    點位編號 活動人數(人) 居住人口(人) 合計人數(人)

    1 5507 4695 10202

    2 5597 4972 10569

    3 8321 25541 33862

    三、 選址區位現況

    1. 編號 1、2:為建築工地及其他使用,所以無法將其搬遷。

    圖 三-5 選址編號 1 之現況圖

    圖 三-6 選址編號 2 之現況圖

    2. 編號 3:目前作為傳統市場使用,之後將會搬遷,因此之後此區沒有任

    何使用,本研究將會以這區的三個街廓做往後的改善建議。

    圖 三-7 選址編號 3 之現況圖

  • 28

    第四章 發展規劃

    現況問題與解決方案 第一節

    一、 如何將街廓的價值最大化?

    圖 四-1 選址範圍周邊空間配置圖

    圖 四-2 TOD 與都市發展關係圖

  • 29

    選址範圍附近定位為中心商業區,依據前面文獻回顧-車站地區發展歷程及

    開發方式演進歷程的說明,當車站周邊漸漸沒落時,需有新興商圈促進站區再發

    展。且台中火車站周邊現況商業空間多屬於騎樓式的水平利用,呈現低密度且單

    一使用的發展方式。因此,本組在這個區域建立新興商業模式的活動空間,採垂

    直利用空間並促進發展高密度且多樣化使用的方式以串聯周邊空間,而不是早期

    單一且步行空間不足的透天商業空間。

    二、 主要問題

    在秀泰影城興建後周遭的地景與建物形式並未與其相互配合形成一整體性

    的區域,造成新建物與舊有地物的景觀衝突。

    三、 施行解決方案

    建立與景觀能融洽之土地機能,以台北新光信義區、台北小巨蛋為例,當地

    即是以多棟商業區百貨公司步行區與以體育館為中心商業的集合,形成當地的景

    觀特色,提供足夠之人形開放空間,並串聯周邊商業活動達到聚集經濟的效果,

    因此在此地區本組將建立與秀泰影城達到相輔佐之效的特色建物,如體育館、綜

    合商場等。此外也針對行車動線及停車空間加以改善。

    圖 四-4 步行空間不足示意圖

    圖 四-6 新興商業空間

    圖 四-3 早期商業空間

    圖 四-5 充足步行空間示意圖

  • 30

    圖 四-7 信義新光三越商業區步行區

    圖 四-8 台北小巨蛋周邊

    發展特色

    本組將在該區使用以營利體育館之商場為主軸的區域,在該區結合了商業區

    與體育館的特色進行發展,並將周遭特色加以利用以其為中心擴張發展。

    圖 四-9 選址範圍周邊發展規劃示意圖

    秀泰影城

    商場、體育館

    附設產業

    商業商場

    運動場館 行人開放

    空間

  • 31

    運動場館-國民運動中心

    本組規劃之體育運動場館屬國民運動中心結合商場的使用,根據國民運動中

    心規劃參考準則的規範,候選基地之考量除行政區中總人口處達 15 萬人之行政

    區外,後續將依據推動之實際狀況檢討後,視情況評估逐步放寬申請門檻,將接

    近15萬人之行政區或跨區衍伸服務圈人口數達 15萬人之基地納入興設國民運動

    中心之候選城市。期使每一位國民都能享受到國民運動中心所帶來的好處。

    以選址範圍周邊行政區而言,中區、東區、西區尚未有國民運動中心,以這

    三區人口為主要服務人口數計算。本體育館「核心服務圈」為中區及東區,總人

    口數達 94221 人、「衍伸服務圈」為西區,人口數 115685 人,服務圈人口數總

    計 209896 人,符合「衍伸服務圈或基地所屬行政區人口數達 15 萬人」之規定。

    表 四-1 選址區位周邊行政區人口數

    行政區 人口數

    中區 18472

    東區 75739

    西區 115685

    總和 209896

    「國民運動中心」基本定義乃指建置於都會區並以室內運動為主的建築設施,

    可作為民眾日常運動、休閒、活動之場所,部分設施尚可發展特色運動並支援地

    區性賽會活動。

    本體育館周邊一公里內之運動場館皆為各大、中、小學之操場、運動場、游

    泳池,無其他對外開放之室內運動場地,且本體育館位置與其他運動中心的核心

    服務半徑(1 公里)無嚴重衝突。因此於此位置設立結合商業區與體育館的特色

    國民運動中心。

  • 32

    圖 四-10 計畫區 1000 公尺範圍相關運動設施位置圖

    圖 四-11 周圍國民運動中心服務範圍

  • 33

    動線規劃與停車需求分析 第二節

    一、 行人動線

    在行人動線部分,將會以推薦的動線方向為遊客或是行人帶來較開闊與流順

    的動線。

    圖 四-12 人流動線圖

    二、 停車空間

    在停車需求分析的部分利用活動人口與交通部的國民運具選擇調查中的比

    例計算停車需求量。

    對日間活動人口進行估算,選址區位 3之活動人口數為 8321人。(如表三

    -2)

    藉由活動人口數,估算出該區域大概需要 1257個停車位。(如表四-3)

    表 四-2 計畫區周邊 PCU 估算表

    運具 選擇率 小客車當量 PCU 活動人口 PCU估算

    機車 0.532 0.5 2213

    小客車 0.281 1 2338

    計程車 0.002 1 16

    公車 0.185 2 3078

  • 34

    表 四-3 需求車位數量表

    旅次別 衍生交通量

    (pcu/日-單向)

    停車周轉率

    (次車位-天) 需求停車位數(位)

    車種 小客車 機車 小客車 機車 小客車 機車 合計

    (小汽車停車位)

    通勤旅次 2213 2338 3 4.5 738 520 1257

    計畫範圍周邊停車空間目前的供給面積約為 3.6517公頃,以汽車停車位

    30m2估算該區現有停車空間約可提供 1217個停車位。再加上選址區域內地下停

    車場的 200個停車位預計該區停車供給量約為 1417個停車格。

    圖 四-13 周邊現況停車場分布圖

    依據停車場分布和路寬及路口、道路服務水準等因素,劃設避開易塞車之路

    段之動線,使行車動線能更順暢。

    1. 主要動線:復興路四段:20米、進德路:15米、復興路五段:20 米、

    復興東路:22 米

    2. 次要動線: 南京路:20米、八德街:20米、新民街:10米

  • 35

    圖 四-14 道路服務水準現況圖

    圖 四-15 周邊行車動線圖

  • 36

    第五章 成果

    規劃成果 第一節

    透過區位選址,我們找出未來最有發展淺力的街廓,位於復興路與舊鐵道旁

    的三角區塊,上鄰秀泰影城,下鄰台糖生態湖,本組希望串聯周遭當地特色,提

    高生活水平帶動產業經濟提升。

    並以營利體育館之商場為主軸,將周遭環境特色加以利用以其為中心擴張,

    發展出一個富有生活文化商業特色的新興商圈。

    圖 五-1 選址的區周圍發展特色圖

  • 37

    圖 五-2 整體空間說明圖

    一、 街廓 A(商場兼運動中心):

    未來將在本地興建綜合體育館,提供人民休閒運動使用,透過資料查詢與推

    估,我們認為本區的活動場地是不足的,而我們認為休閒活動對市民生活品

    質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品質能提高市民的產業經濟能力,

    因此本組希望將此地規劃為綜合體育館使用。

    圖 五-3 街廓示意圖(A)

    A

  • 38

    綜合體育館參考案例:

    墨爾本綜合體育館,於 2000 年落成,在廣闊的公共空間內設有 10 個餐飲店

    和 4 個商品店。空間總面積 13100 平方米,建築面積 2760 平方米。

    圖 五-4 墨爾本綜合體育館

    圖 五-5 街廓 A 模型圖(一)

    圖 五-15 街廓 A 模型圖(二)

  • 39

    二、 街廓 B(低密度商業休憩空間):

    本區將規劃為低密度商業休憩空間,,並結合旁邊的舊鐵道,希望發展出特

    有的商業特色,如舊鐵道咖啡館提供鐵道迷和路過民眾停下腳步休憩放鬆的地點,

    並串聯周遭特色,結合文化產業使用,希望作為聚集周邊個層級文化的緩衝,提

    升此區經濟潛力。

    圖 五-6 街廓示意圖(B)

    圖 五-7 街廓 B 周邊文化關係圖

    B

  • 40

    低密度商業休憩空間參考案例:

    小義大利街(黎貢)是墨爾本義大利社區的主要消費街,精品店林立,並有

    不少著名的義式餐廳跟咖啡館。

    圖 五-8 小義大利街

    圖 五-9 街廓 B 模型圖(一)

    圖 五-10 街廓 B 模型圖(二)

  • 41

    三、 街廓 C(假日市集):

    本區將規劃為藝文產業特區使用,提供活動推廣與產品介紹,如:結合秀泰

    影城,提供電影的推廣,或搭配舊鐵道與台糖生態湖,不定期舉辦產業的推廣與

    特色活動體驗,平時做為開放空間,結合都市防災多功能使用,假日作為特色市

    集,創造一休閒空間場所,聚集人群。

    圖 五-11 街廓示意圖(C)

    防災設施需求分析

    火車站周遭是非常容易聚集人潮的地方,因此若是發生災害將造成非常

    大的傷害,在我們規畫區的部分是廣場設計成可容納避難的防災設施,利用

    Voronoi 分析做每個避難據點負責範圍,已原本的防災設施點位每一區塊必

    須負責的量是非常龐大的,可以顯見增設防災據點在當地是非常必須的。

    表 五-1 防災設施設立前防災分區負責人數表

    設立前防災分區負責人數

    1 20389

    2 10403

    3 32693

    4 17135

    5 15896

    表 五-2 防災設施設立後防災分區負責人數表

    設立後防災分區負責人數

    1 11661

    2 30939

    3 17135

    4 13087

    C

  • 42

    圖 五-12 防災設施設立前防災分區

    圖 五-13 防災設施設立後防災分區

  • 43

    藝文產業特區參考案例:

    沃東加樞紐站項目改造重點在於已廢棄的但具有歷史意義的沃東加火車站

    和站台,旨在為周邊社區居民打造公共場地、住宅、商業、零售等多種功能空間。

    設計師以可持續發展土地資源為規劃和設計主導原則,保留並重新利用遺留下來

    的鐵路基礎設施和材料,不僅講述一段豐富的鄉村歷史,更重新定義該區域的人

    文精神,並促進該城市和社區的發展。

    設計的原則在於創造一系列能夠滿足社區活動的需求的場所,例如集市、慶

    典廣場和臨時設立的咖啡店,這些活動都將沿著原有鐵路軌道新建的“漫步大道”

    而開設。面朝沃東加市主街道坐落著一個全新的城市綠色廣場,廣場設有水景以

    及鐵路架橋機改造的涼亭,是一個充滿綠意的城市開放空間。

    圖 五-14 沃東加樞紐站

    參考資料:車站變街景-沃東加樞紐站改造項目

    圖 五-15 街廓 C 模型圖(一)

  • 44

    圖 五-16 街廓 C 模型圖(二)

    四、 景觀美化

    在街道設計的部分,將參考影響行人行走舒適度之因素為綠覆率、綠視

    率、行人步道寬度三大項。

    1. 綠覆率=綠地面積/總面積

    在新規畫區域將參照法規第三類建築(基地面積在住宅區為一千五百平方公

    尺以上,商業區為二千平方公尺以上,工業區為三千平方公尺以上之建築基地。)

    規定,將各街廓綠覆率達到 30%以上,亦即街廓內的綠地面積須達整個街廓的

    30%以上。

    圖 五-17 綠覆率示意圖

  • 45

    2. 綠視率=人類視野範圍內植被面積/人類視野範圍面

    對行人舒適度影響最重大因素為綠視率,在文獻中藉由問卷的統計分析,我

    們可以知道當綠視率達到 25%時,會有約 80%的人感到滿足,即人的視野中植

    被面積須達 25%。

    圖 五-18 綠視率示意圖

    資料來源:王小璘(1999) 都市公園綠量視覺評估之研究

  • 46

    建模成果 第二節

    圖 五-19 街廓全景模型圖

    圖 五-20 模型圖(一)

    圖 五-21 模型圖(二)

  • 47

    圖 五-22 模型圖(三)

    圖 五-23 模型圖(四)

    成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hCbsNfndA&feature=youtu.be

    圖 五-24 成果影片 QR Code 掃描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hCbsNfndA&feature=youtu.be

  • 48

    第六章 附錄

    附錄一 流程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範圍界定

    工作計畫書擬定

    文獻蒐集與統整

    資料分析與成果

    期中成果報告

    鐵路高架化發展之策略

    台中車站周邊發展回顧

    環境影響評估調查

    研究成果報告(海報設計)

    分析成果(影片大綱)

    期末成果報告

  • 49

    附錄二 網狀圖

    9/20 9/27 10/11

    擬定工作計畫書及基本資料蒐集

    文獻蒐集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三圖一表

    文獻蒐集與統整分析

    文獻蒐集

    預期成果

    範圍界定

    SWOT 分析

    研究架構與資料蒐集 資料分析

    研究方法

    資料分析與初步成果

    資料分析

    預期成果

    資料修正與統整

    期中成果報告

    資料蒐集與分析 成果分析

    實地調查

    資料統整

    10/18 10/25 11/22 11/29

  • 50

    圖資蒐集與分析

    圖資蒐集

    成果分析

    研究成果進度報告

    研究成果進度報告

    期末成果報告

    研究成果統整

    影片大綱

    初步分析成果

    海報設計初稿

    01/03 12/13 01/17 01/10

  • 51

    附錄三 甘特圖

  • 52

    附錄四 人力分配表

    日期 工作項目 工作內容 工作天數 負責人員

    09/20~09/26 擬定工作計畫書

    及基本資料蒐集

    三圖一表

    7

    簡盧志

    鄭博文

    研究動機與目的 康曉文

    範圍界定 全組

    蒐集資料

    楊婷茵

    楊媛淇

    吳兆鴻

    陳雅汝

    09/27~10/10 文獻蒐集與統整

    分析

    台中車站周邊發展回顧

    14

    陳雅汝

    楊媛淇

    鐵路高架化發展之策略 簡盧志

    康曉文

    環境影響評估調查 吳兆鴻

    SWOT 分析 楊婷茵

    鄭博文

    10/11~10/17 研究架構與資料

    蒐集

    資料分析

    7

    楊媛淇

    楊婷茵

    康曉文

    研究架構與方法

    吳兆鴻

    簡盧志

    鄭博文

    陳雅汝

    10/18~10/24 資料分析與初步

    成果

    資料分析 4

    楊媛淇

    陳雅汝

    楊婷茵

    鄭博文

    預期成果 3

    吳兆鴻

    康曉文

    簡盧志

  • 53

    日期 工作項目 工作內容 工作天數 負責人員

    10/25~11/21 期中前資料修正

    與統整

    資料修正

    28

    吳兆鴻

    鄭博文

    資料蒐集

    簡盧志

    陳雅汝

    楊婷茵

    報告統整 康曉文

    楊媛淇

    11/22 期中成果報告 1 全組

    11/22~11/28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統整 4

    康曉文

    楊媛淇

    簡盧志

    成果分析 3

    楊婷茵

    吳兆鴻

    鄭博文

    陳雅汝

    11/29~12/12 圖資蒐集與分析

    圖資蒐集 7

    陳雅汝

    吳兆鴻

    簡盧志

    成果分析 7

    康曉文

    楊媛淇

    鄭博文

    楊婷茵

    12/13~01/02 研究成果報告 海報設計初稿 21 全組

    01/03~01/09 研究成果報告 影片大綱 7 全組

    01/10~01/16 研究成果統整

    成果

    7

    康曉文

    簡盧志

    陳雅汝

    影片 鄭博文

    吳兆鴻

    海報 楊媛淇

    楊婷茵

    01/17 期末成果報告 1 全組

  • 54

    參考文獻_資料來源

    1. 行政院,(2017.04.05),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核定本)。

    2. 陳進生、林富淞,(100 年 8 月),探討鐵路高架化對都市發展之影響,逢

    甲大學碩士論文,台中。

    3. 台中市政府,(100 年 1 月),擬定台中市都市計畫(配合台中都會區鐵路

    高架捷運化計畫-台中車站地區)主要計畫及細部計畫書,長豐工程顧問(股)

    公司。

    4. 吳清如、陳勝智,(103 年 1 月),臺灣地區鐵道車站站區開發之探討,捷運

    技術半年刊(第 48 期)

    5. 王俊傑,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市政會議專案報告(臺中大車站計畫-臺中火

    車站周邊規劃情形),(105 年 8 月)

    6. 日本鐵路永續運輸綠建築車站設計(考察)P.38~P.51

    7. 陳信欽(2011)。《臺中市中區都市再生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

    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學碩士論文:臺北。

    8. 陳進生、林富淞,(100 年 8 月),探討鐵路高架化對都市發展之影響,逢

    甲大學碩士論文,台中。

    9. 鄭幸真、施植明,(民 95),當代行人徒步街發展研究-從德國經驗到台灣本

    土的實踐,設計學報第 11 卷第 2 期,43-64 頁

    10. 教育部體育署,(民 103 年 3 月),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參考準則。

    11. 車站變街景-沃東加樞紐站改造項目(2016 年 11 月 9 日)。檢自

    http://www.gooood.hk/junction-place-in-australia-by-aspect-studi.htm(2017

    年 11 月)

    12. 王小璘(1999),都市公園綠量視覺評估之研究。

    http://www.gooood.hk/junction-place-in-australia-by-aspect-studi.htm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