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Date post: 06-Sep-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4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16
2016 年第 (总第 83 期) 海外华文教育 OVERSEASCHINESEEDUCATION No.62016 GeneralSerialNo.83 收稿日期: 20150503 作者简介: 晓,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Email xfan89@163.com 句式的几个问题 ———基于语言习得的视角 (复旦大学,中国上海 200433 要: 本文把句式定义为由一定语法形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句子的语法结构格 式,指出句式的表述与句式的分合有密切的关系,并以“把”字句的分合为例对它各类句式进行了 表述(描写和说明)。本文认为研究句式的运用既要重视特定句式特定的“使用价值”,更要重视 句式在语境里的“适用性”。 关键词: 句式的性质;句式的表述;句式的分合;句式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2219056 2016 06072316 DOI 编码: 10.14095/j.cnki.oce.2016.06.001 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语法学主要是研究句子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和句子语用 功能的规律,而句式涉及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句子的语用功能,所以把句子的句式研究 清楚,无疑能对学习和运用语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可见句式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关于句式, 要讨论的问题很多,本文着重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句式的性质及句式的形式和意义;二是句式的表 述和句式的分合;三是句式的运用。 为方便起见,本文行文中有时用符号或代表字代替某些术语:词语里的名词性词语记作 NP (包括名词、代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其中名词和代名词记作“ ”,谓词性词语(包括谓词和谓词性 短语)记作 WP (其中动词性词语记作 VP ,形容词性词语记作 AP ),谓词记作“ ”(谓词里的动词 记作“ ”或“动”,及物动词记作“ Vt ”,不及物动词记作“ Vi ”,形容词记作 ),主谓短语记作 ZW;语 义成分里的施事记作“施”,受事记作“受”,与事记作“与”,系事记作“系”; 句法成分里的主语记 作“主”,宾语记作“宾”,补语记作“补”。 一、句式的性质及句式的形式和意义 (一)句式的性质 句式是“句子的语法结构格式”,如果借用构式语法“构式”这个术语,也可简称为“句子的构 式”。由于句子包含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即“句干”和“语气”,所以句式包括表示句干部分的“句 干句式”(主要用来表达思维或认知)和表示语气部分的“语气句式”(主要用来表达交际目的或用 · ·
Transcript
Page 1: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书书书

2016年第6期(总第83期)

海外华文教育

OVERSEASCHINESEEDUCATIONNo.62016

GeneralSerialNo.83

  

  收稿日期:20150503  作者简介:范 晓,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Email:xfan89@163.com

句式的几个问题———基于语言习得的视角

范 晓(复旦大学,中国 上海 200433)

摘 要:本文把句式定义为由一定语法形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句子的语法结构格式,指出句式的表述与句式的分合有密切的关系,并以“把”字句的分合为例对它各类句式进行了

表述(描写和说明)。本文认为研究句式的运用既要重视特定句式特定的“使用价值”,更要重视

句式在语境里的“适用性”。

关键词:句式的性质;句式的表述;句式的分合;句式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2219056(2016)06072316DOI编码:10.14095/j.cnki.oce.2016.06.001

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语法学主要是研究句子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和句子语用

功能的规律,而句式涉及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句子的语用功能,所以把句子的句式研究

清楚,无疑能对学习和运用语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可见句式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关于句式,

要讨论的问题很多,本文着重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句式的性质及句式的形式和意义;二是句式的表

述和句式的分合;三是句式的运用。

为方便起见,本文行文中有时用符号或代表字代替某些术语:词语里的名词性词语记作 NP(包括名词、代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其中名词和代名词记作“N”,谓词性词语(包括谓词和谓词性短语)记作WP(其中动词性词语记作 VP,形容词性词语记作 AP),谓词记作“W”(谓词里的动词记作“V”或“动”,及物动词记作“Vt”,不及物动词记作“Vi”,形容词记作A),主谓短语记作ZW;语义成分里的施事记作“施”,受事记作“受”,与事记作“与”,系事记作“系”;[1]句法成分里的主语记

作“主”,宾语记作“宾”,补语记作“补”。

一、句式的性质及句式的形式和意义

(一)句式的性质

句式是“句子的语法结构格式”,如果借用构式语法“构式”这个术语,也可简称为“句子的构

式”。由于句子包含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即“句干”和“语气”,所以句式包括表示句干部分的“句

干句式”(主要用来表达思维或认知)和表示语气部分的“语气句式”(主要用来表达交际目的或用

·327·

Page 2: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句式具有形式和意义,是形式和意义的匹配式,句式必有其表示句式意义的形式,而句式意义必由

某种句式形式表示,二者互相依存。据此句式可定义为“由一定语法形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

义的句子的语法结构格式”。

(二)句式的形式

句式的形式指表示句式意义的形式。句式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有词类序列、特定词(也称

“特征字”)、固定格式、由停顿显示的层次格式等。由于句式的形式显著,人们常用句式的形式来

命名或描写句式。[3]

词类序列形式指抽象的词类排序形式,如“我喜欢喝白酒、他喜欢喝红酒”之类句子为“N1+Vt1+Vt2+N2”句式,“白酒我喜欢喝、红酒他喜欢喝”之类句子为“N2+N1+Vt1+Vt2”句式,“喝白酒我喜欢、喝红酒他喜欢”之类句子为“Vt2+N2+N1+Vt1”句式。

特定词(也称“特定字”)形式指以特定的词(大多指虚词)显示的形式,如以介词“把”显示的

句式为“把”字句式,以介词“被”显示的句式为“被”字句式,以结构助词“得”带补语显示的句式为

“得”字句式,以疑问代词“吗”显示的句式为“吗”字句式。

固定格式指句式里的相关词语或关联词语配合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如“张三

一喝酒就醉、李四一吃饭就肚子痛”之类句子为“N+‘一 X就 Y’”句式,“战士们越战斗越勇敢、他越想越气”之类句子为“N+‘越X越Y’”句式,“我是不去的、他是不知道的”之类句子属于“N+‘是…的’”句式。

层次格式指句子内部词语之间以停顿间隔关系表示的形式,如“他知道我喜欢她、我们反对大

国欺负小国”之类句子为“N1+Vt1+[N2+Vt2+N3]”句式;“公司安排小王干这个活儿、我请他写篇文章”之类句子为“N1+Vt1+N2+[Vt2+N3]”句式。

(三)句式的意义

句式的意义指句式形式所表示的意义。由于句式有三个平面,所以句式也有三种意义,即句法

平面的意义、语义平面的意义、语用平面的意义。

句式的句法平面意义,指句式内部句法平面词语所表现的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意义,也就是句型

所表示的意义,如“武松打老虎”属于“主+谓+宾”意义,“武松打死老虎”属于“主+谓+补+宾”意义。句式的语义平面意义,指句式内部语义平面词语所表现的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意义,也就是句模

所表示的意义,如“武松打老虎”属于“施+动+受”意义,“武松打死老虎”属于“‘施动受+系动’”意义。句式的语用平面意义,指句式所表示的语用功能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气部

分句式表达的“交际目的”(即“交际用途”)意义,如“直陈、疑问、祈使、感叹”之类;二是句干部分

句式表达的整体功能意义(折射“思维或认知”框架),如“N(施事主语)+Vt(动作谓语)+Vi(结果补语)+N(受事宾语)”句式(“武松打死了老虎、黄狗咬伤了花猫”之类)的句式意义是:“施事发出动作施加于受事致使受事产生某种结果”(可记作“X发出V支配Y,致使Y产生Z”);又如“我送给他礼物、他寄给我一封信”之类的“N(施事主语)+Vt(动作谓语)(给)+N(与事宾语)+N(受事宾语)”句式的意义是:“施事发出某种‘给予’性动作使受事由施事向与事转移;三是述题对主题所表述的意义,如“N(施事主语-主题)+[Vt(动作谓语)+N(受事宾语)](事件-述题)”句式(“我喜欢看电影、他爱好踢足球”之类)的意义是“述题叙述主题事物发出的某个事件”,“N(系事主语-主题)+[Vi(性状谓语)+Vi(结果补语)](状态述题)”句式(“老虎病死了、老王醉倒了”之类)的意义是“述题描记主题事物发生某种性状及其结果”;四是句式所表达的主观性意

义,即句式体现的表达自我意志的“主观情态”意义[4],如“N(施事主语)+把(表“处置”义)+N(受事宾语)+

Vt(动作谓语)+Vi(结果补语)”句式(“武松把老虎打死了、黄狗把花猫咬伤了”之类)表达“处置态”(可以看作为“强势主动态”[5]),“N(受事宾语)+被(表“被动”义)

+N(施事宾语)+Vt(动作谓语)+Vi(结果补语)”句式(“老虎被武

·427·

Page 3: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第6期 范 晓:句式的几个问题

松打死了、花猫被黄狗咬伤了”之类)表达“被动态”意义。此外,句式里某些表“评议”的助动词

(“应该、可以、值得”之类)、副词(“也许、大概”之类)、插语(“看样子、毫无疑问”之类)等也能表

达主观情态意义。

(四)形式和意义的对应性

1.句式的形式和意义原则上具有对应性。这是指一定的句式形式表达一定的句式意义,一定的句式意义必有一定的形式表示。以句式整体形式和句式整体功能意义来说,这表现在:有些句式

表达的基本事实或思维内容基本相同(反映在句模里就是动核结构的数量及其性质相同),但由于

表示的整体形式不同,句式的整体功能意义也有差别,例如:

(1)“N(施事名词)+把(表“处置”义)+N(受事名词)+Vt(动作动词)+Vi(状态动词)”句式(“武松把老虎打死了、黄狗把花猫咬伤了”之类)

(2)“N(受事名词)+被(表“被动”义)+N(施事名词)+Vt(动作动词)+Vi(状态动词)”句式(“老虎被武松打死了、花猫被黄狗咬伤了”之类)

这两个句式的形式不同,句式意义也就有差异:(1)叙述“施事处置受事施加以某种动作致使受事产生某种结果”;(2)叙述“受事被动地承受施事所施加的某种动作致使自身产生某种结果”。又比如:

(3)“N(处所名词)+V(动作动词)+着+N(事物名词)”句式(“门口站着警卫员、草原上奔驰着骏马”之类)(4)“N(事物名词)+V(动作动词)+在+N(处所名词)”句式(“警卫员站在门口、骏马奔驰在草原上”之类)这两个句式的形式也不同,句式意义也就有差异:(3)描记“某处以某种方式存在着某事物”;

(4)叙述“某事物发出某种动作使自身定位于某处”。再比如:(5)“NP(指人的数量名短语)+Vt(动作动词)+NP(指物的数量短语)”句式形式(“10个人吃了一锅饭、两个人骑了

一匹马”之类)

(6)“NP(指物的数量短语)+Vt(动作动词)+NP(指人的数量名短语)”句式形式(“一锅饭吃了10个人、一匹马骑了两个人”之类)

这两个句式的形式也不同,句式意义也就有差异:(5)叙述“一定数量的人发出某种动作施加于一定数量的物”;(6)说明“一定数量的物供一定数量的人使用(某种动作)”。

2.形式和意义表面上似乎也有不对应的情形。这表现在:一是同一种形式表示多种意义,即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如某些词类序列相同的句式,实际上

语义结构和语用意义都不一样,例如:

(7)“台上坐着主席团、广场上站着许多人”之类(8)“台上唱着黄梅戏、广场上跳着秧歌舞”之类(7)和(8)表面上词类序列都是“N(处所名词)+V着+N(事物名词)”形式的句式(即“V着句”)。一般认

为这两种句式“同形异义”,即所谓“歧义句”或“多义句”。其实这种“同形”并非是严格的同形,因为

(7)和(8)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句式:(7)为“N(处所名词)+V着+N(事物名词)”句式,整体功能意义是“表达某处以某种方式存在着某种事物”,即表示“存在”的句式(通常称为“存在句”);(8)为“N(处所名词)+[N(施事名词)]+V着+N(事物名词)”句式,(句式里隐含着一个施事名词),句式整体功能意义是“表达某处[某施事]干着某件事”(通常称为“事件句”)。由于分化出来的两种句式的意义不同,所以

它们各自的变换形式也不同:(7)可以变换成表示“定位”的“N(事物名词)+V在+N(处所名词)”句式(整体功能意义是“表达某人发出某种动作定位于某处”);(8)不能作这样的变换。(8)如果添加出施事名词可以变换成“N(处所名词)+N(施事名词)+V着+N(事物名词)”或“N(施事名词)+在+N(处所名词)+V着+N(事物名词)”句式(整体功能意义是“表达某施事在某处干着某件事”),而(7)则不能作这样的变换。[6]

二是同一种意义有多种形式表示,即意义相同而形式不同。如“N(施事名词)+把(表“处置”义)+N(受事名词)

·527·

Page 4: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Vt(动作动词)+Vi(状态动词)”句式(“把”字句)和“N(受事名词)+被(表“被动”义)+N(施事名词)+Vt(动作动词)+Vi(状态动词)”句

式(“被”字句),这两种句式可以互相变换(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老虎被武松打死了”)。一般认为这两种句式“同义异形”,即所谓“同义句”。其实这种“同义”并非是严格的同义,因为这里说的“同

义”只是指所表达的客观事实或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反映在句模里就是动核结构的数量及其性质相

同),但是从句式整体语用功能意义上看,却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句式:前者“把”字句表达的语用功能意

义是“施事处置受事以某种动作致使受事产生某种结果”,后者“被”字句表达的语用功能意义是“受

事被动地承受施事施加以的某种动作致使自身产生某种结果”。又如:

(9)“天上有一片乌云、桌上有一盆鲜花”之类(10)“天上是一片乌云、桌上是一盆鲜花”之类(11)“天上飘着一片乌云、桌上摆着一盆鲜花”之类(12)“天上一片乌云、桌上一盆鲜花”之类(9)至(10)句式都表示“存在意义”(某处所存在某种事物)(即“存在句”),一般认为它们是

“同义异形”的“同义句”。其实这种“同义”也不是严格的同义,因为上述几种形式还可分化为意

义并不完全相同的句式:(9)为“N(处所名词)+有+N(事物名词)”句式,表达某处存在有獉某种事物

(强调“具有”);(10)为“N(处所名词)+是+N(事物名词)”句式,表达某处是獉存在某种事物(强调

“肯定”);(11)为“N(处所名词)+V着+N(事物名词)”句式,表达某处以某种方式獉獉獉獉獉

存在着某种事物

(强调“存在方式”);(12)为“N(处所名词)+N(事物名词)”句式,这个句式隐含着一个动核,表达某处存在某种事物(强调直接显示处所和物之间的存在关系)。作家朱自清在他的文艺作品里最

喜欢用这种形式的句式,他说在记述显示景物间的关系时,采用这种句式可“盼望给读者整个的印

象,或者说更具体的印象。”[7]

总之,句式是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句式的形式和意义原则上具有对应性,一定的形式必表达一

定的意义,一定的意义必有一定的形式表达。但是,研究句式的形式和意义时,一方面要注意表面形

式相同掩盖着不同形式的情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某种相同意义掩盖着不同意义的情形,所以不应当

孤立地研究句式形式和句式意义的对应关系,而是要放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层级的环境中研究意义和

形式的对应,特别要研究一种意义可能有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及一种形式可能有的各种意义。所以句

式形式和句式意义的对应实际上是指一种句式意义和它的一种句式形式系统的对应。[8]

二、句式的表述与句式的分合

(一)句式的表述

由于句式是形式和意义匹配的语法结构格式,也由于句式有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所以对

句式的形式和意义的表述,不仅涉及形式描写和意义的说明,必然还涉及句型、句模、句类的描述。以

“武松打死老虎了、黄狗咬伤花猫了”之类句子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顺次进行分析和表述:

1.从词类排序方面分析,“N1+Vt+Vi+N2+了”(即“名词1+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名词2+语气词‘了’”)是一个词类序列形式。这可以看作为纯形式的句式描写。

2.从句法方面分析,“N1+Vt+Vi+N2”句干句式的形式属于“主谓补宾”句型(或分析为“谓补短语”作谓语的“主谓宾”句型,“Vt+Vi”属于“动结式”(“动作-结果”关系)。

3.从语义方面分析,“N1+Vt+Vi+N2”句干句式的形式属于“施动受+系动”句模,即这个句模由两个动核结构(即“施动受”+“系动”,如“武松打老虎+老虎死”)构成。

4.从“句法-语义”结合方面分析,“N1+Vt+Vi+N2”句干句式的形式可以概括描述为:“N(施事主语)+Vt(动作谓语)+Vi(结果补语)+N(受事宾语)”句式。

·627·

Page 5: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第6期 范 晓:句式的几个问题

5.从语用方面分析,句干句式“N(施事主语)+Vt(动作谓语)+Vi(结果补语)+N(受事宾语)”的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发出某种动作施加于受事致使受事产生某种结果”,表示语气的句式(“了”字句”的

语用意义是表达“直陈”的交际用途意义。

(二)句式的分合

句式的分合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分”,指大类分化为小类,即上位句式分化为下位句式;一是

“合”(集合、类聚),指小类集合归纳为大类,即下位句式集合归纳为上位句式。前者是从大到小,

后者是从小到大,两者相辅相成。朱德熙(1979)指出有些句式“用大类来表示时是同形的,换成用小类来表示就变成不同形的了”,也是这个意思。句式“分合”所形成的大类小类的差别,表明句式

具有层级性:大类就是上位层级,是外延大的句式(相当于逻辑学里的“属”);小类就是下位层级是

外延小的句式(相当于逻辑学里的“种”)。作为形式和意义匹配体的句式,无论是形式还是意义,

都有个“分合”的问题。

从形式方面看,词类序列、特征词等形式形成的句式都有分合问题。比如“我送给了她一件礼

物”和“她收到我一件礼物”这两个句子,表面的词类序列形式都是“N1+Vt+N2+N3”,这个句干句式的形式在句型上可分析为“主动宾宾”,在句模上可分析为“施动与受”,可以综合表述为:

“N1(施事主语)+Vt(谓语)+N2(与事宾语)+N3(受事宾语)”句式,但是“我送给了她一件礼物”和“她收到我一件礼物”这两个句子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句式,这是因为:尽管两句词类序列形式相同,句型相同,

但由于它们的谓语动词的性质不同(前者谓语动词由表“给予”义的“交类动词”担当,后者谓语动

词由表“接受”义的“接类动词”担当),就可分化为下面(13)和(14)两种不同句干句式:(13)“N1(施事主语)+Vt(交类动词作谓语)+N2(与事宾语)+N3(受事宾语)”句式(“我送给了她一件礼物、她寄给我

一封信”之类)

(14)“N1(施事主语)+Vt(接类动词作谓语)+N2(与事宾语)+N3(受事宾语)”句式(“她收了我一件礼物、我接到她一封信”之类)

这两种句式里动词的不同导致整体功能意义出现差异:(13)句式整体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发出给予性的动作致使受事从施事转移到与事;(14)句式整体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发出接受性的动作致使受事从与事转移到施事。句式意义的差别影响到变换形式也不相同:(13)一般可以变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而(14)却不能变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14)可以变换成“N1(施事主语)+Vt(接类动词作谓语)+N2(与事宾语)+的+N3(受事宾语)”句式(如“她收了我一件礼物→他收了我的一件礼物”),(13)却不能作这样的变换。[9]

从意义方面看,相同语用意义的句式都也有分合问题。比如上面说到的“存在句”,都是表达

“某处存在某物”这种语用意义,但是由于句式内部动核的隐现或动词的性质不同,就形成(9)至(12)所谓“同义异形”的句式。

句式的表述与句式的分合有密切的关系。形式和意义的分合会形成不同的句式层级,不同层

级的表述也就显得错综复杂。句式的分合不同,分化出的不同层级句式的表述也会有所差异。下

面以“把”字句句干句式的分合为例来做进一步的说明。

(三)“把”字句句式的分合与表述

现代汉语“把”字句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很多、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大类(第

一层级)、中类(第二层级)、小类(第三层级)三个档次。

1.“把”字句大类(第一层级)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看,“把”字句大类的共同点可概括为:形式上有个虚词“把”,即这种句

式的核心形式是“‘把+NP’+WP”,所以称为“把”字句;语用意义上表达“把动态”意义(孟艳丽1994),可称为“把动态”句。[10]由于“把”字句具体句式不仅数量多,而且内部有很大差别,它们都

·727·

Page 6: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各有个性,这就需要对“把”字句进行下位区分。根据各种“把”字句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共性和个

性,可以对“把”字句大类再进行下位分类:分为中类第二层级和小类第三层级。本文从事实出发,

考察了种种“把”字句的小类,然后再从小到大“合”(集合、类聚、归纳)为下面的中类(第二层级)。

2.“把”字句第二层级从理论上说,“把”字句第二层级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下位分类。

(1)如果根据句式表达的整体语用功能意义分类,第一层级“把动态”意义下的第二层级也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表达“处置态”的把字句,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客体以某种动作行

为”,可记作“X+‘把(处置态)+NP’+VP”。这种句式“把+NP”后一般是及物动词,如下面(15)至

(18),比较典型的如“张三把李四批评了”为代表的句式。不及物动词一般不能进入此种句式,但少数不及物动词在“及物化”的条件下也可进入,如“他把几个村庄都跑过了”。还有某些不及物动

词里的动宾式“离合词”在动态语境里分离用法时出现动素及物化、名素宾语化的条件下也可以进

入这种句式,可参看下面(15)句式。第二类,表达“‘处置+致使’态”的把字句,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处置受事以某种动作

行为致使受事或施事自身出现某种状况”(包括“结果、趋向、定位、情状”等等,可记作“X+‘把(“处置+致使”态)+NP’+WP”。这类句式“把+NP”后一般是及物动词,如下面的(19)至(29),比较典型的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我军把敌军打得大败而逃”为代表的句式。不及物动词一般不能进入

此种句式。

第三类,表达“致使态”的把字句,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11]致使“使事”出现某种状况

(状态、结果、情状等),可记作“X+‘把(致使态)+NP’+WP”。这类句式里的“把”可用“使”或“让”替

换,即能变换成“使”字句或“让字句”(如“这点酒就把他醉倒了→这点酒就使他醉倒了→这点酒就让他醉倒了”)。[12]这种句式“把+NP”后常见的是不及物状态动词或形容词,如下面的(30)、(31)、(32)以及(37)至(44),比较典型的如“这工作把他累坏了、卫星上天把我激动得热泪盈眶”等为代表的句式。但动作动词(包括及物动作动词和不及物动作动词)在“把+NP”后构成此种句式也不少,如(33)至(36)以及(41)、(42)。[13]

(2)如果根据“把+NP”后边谓词形式特点来分类,第一层级“‘把+NP’+WP”形式下的第二层级还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把+NP”后边为及物动词构成的把字句,如“张三把李四批评了、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之类;第二类,“把+NP”后边为不及物动词构成的把字句,如“孩子把我哭醒了、这点酒就把他醉倒了”之类;第三类,“把+NP”后边为形容词构成的把字句,如“这件事把我累死了、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之类。但这样的分类要注意:不同的谓词可以进入语用意义功能意义共同

的句式,如“他把腰扭伤了”(“把+NP”后为及物动词)、“他把腿跑伤了”(“把+NP”后为不及物动词,)、“他把身体累坏了”(“把+NP”后为形容词),这三个句子尽管“把+NP”后谓词句法性质不同,但都属于表示“致使态”的句式,语用功能意义都是:“致事”致使“使事”产生某种结果,所以从

第二层级分类来说,根据整体语用功能意义的分类也许更有价值。

3.“把”字句小类(第三层级)从“把”字句句干句式的词类序列形式、“句法-语义”结构、整体语用功能意义综合的角度加以

考察,就会发现“把”字句句式内部有许多各具个性的小类。下面着重以句式表达的整体语用功能

意义分类为纲,择要列举“把”字句第二层级下面的一些基本的小类句式,

(1)“处置态”把字句(15)“N1(施事主语)+把+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句式(如“张三把李四批评了、你把那垃圾扔了”之

类),句式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行为。有些不及物动词有

·827·

Page 7: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第6期 范 晓:句式的几个问题

时也能进入这种句式,如“他把几个村庄都跑过了”、“你先把婚结了”。[14]

(16)“N1(施事主语)+把(处置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数量词语(数量补语)”句式(如“他把她看了一眼、

我把书翻了几遍”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并呈现动

作的量。有些不及物动词有时也能进入这种句式,如“他把几个村庄都跑了一遍”)。

(17)“N1(施事主语)+把(处置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副词(程度补语)”句式(如“我他把您想死(煞)

了、他把我恨得要命”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并呈现

动作的程度。

(18)“N1(施事主语)+把(处置态)+N2(受事宾语)+[一+Vt+就+VP](连谓短语作谓语)”句式(如“孩子把书包一放就去玩了、他把手一挥就走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一旦施事主体处置受事

客体以某种动作,施事主体就会接着发出另一种动作或事件。

(2)“‘处置+致使’态”把字句(19)“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Vi/A(结果补语)”句式(如“我们把敌人打败

了、她把衣服洗干净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致使

客体产生某种结果。[15]

(20)“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Vt(结果补语)”句式(如“我们把英语学会了、她已经把这个京剧的剧情看懂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

种动作致使施事主体自身产生某种结果。

(21)“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Vi(趋向补语)”句式(如“牧民把羊群放出去了、他把水桶提上来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致使

客体产生某种趋向。这种句式里作趋向补语的趋向动词有“进来、出去、上来、下去、回来”等。

(22)“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成+N3(成事宾语)”句式(如“她把米煮成稀饭、他把泥土捏成了个泥人”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

致使受事客体成为某种事物。

(23)“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介词+N3(位事宾语)”句式(如“他把字写在黑板上、我把书放到桌上”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致

使受事客体定位于某位事。[16]句式里的介词主要有“在、到、向、往”等。

(24)“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Vt(趋向补语)+N3(位事宾语)”句式(如“他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学生们把课桌搬上三楼”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

客体以某种动作致使受事客体移动趋向于某位事。这种句式里作趋向补语的主要是“进、出、上、

下、回”等单音节趋向动词。

(25)“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VP(目的补语)”句式(如“公司把他派往广州工作、我们把王教授请来讲学”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

作致使受事客体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活动或干某事。

(26)“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为+N3(当事宾语)”句式(如“我们把他选为代表、人事处把小张提拔为财务科长、大家把他称为‘大侠’”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

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致使受事客体担当某个职务(或职称)或具有某种称呼(名称)。

(27)“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N3(受事宾语)”句式(如“他把橘子剥去皮了、她把五个苹果吃掉了两个”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

作致使客体的某个部分发生变化(句式里N2和N3之间有领属关系或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8)“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N3(与事宾语)”句式(如“我把礼物送给他

了、小张把书寄给小王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体以某种动作致

·927·

Page 8: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使受事客体转移到与事邻体。这类句式里的谓语动词是带双宾语的“交”(给予)类动词。

(29)“N1(施事主语)+把(“处置+致使”态)+N2(受事宾语)+Vt(动作谓语)+得+WP(情状补语)”句式(如“我军把敌军打得大败而逃、工人们把地基夯得非常结实”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施事主体处置受事客

体以某种动作并使得受事客体产生某种情状。

(3)“致使态”把字句(30)“ZW(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使事)+Vi/A(状态谓语)+W(结果补语)”句式,(如“技术革新把他的身体

累垮了、堤坝崩裂把大家吓坏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某个ZW示的事件)致使“使事”产生某种状态及其结果。

(31)“ZW(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使事宾语)+Vi/A(状态谓语)+得+WP(情状补语)”句式(如“卫星上天把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堤坝崩裂把大家吓得惊慌失措”,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某个ZW表示的事件)使得“使事”产生某种情状。

(32)“VP(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使事宾语)+Vi/A(状态谓语)”句式(如“开夜车把他累了、终日劳累把她病了”之类),整体语用意义是:叙述“致事”(某个VP表示的事件)致使“使事”发生某种状态。

(33)“VP(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使事宾语)+Vi(动作谓语)+W(结果补语)”句式(如“爬山把他爬伤了、睡沙发把他睡苦了”之类),整体语用意义是:叙述“致事”(某个VP表示的事件)致使“使事”产生某种结果。

(34)“VP(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使事宾语)+Vi(动作谓语)+得+WP(情状补语)”句式(如“爬山把他爬得腿都发软了、睡沙发把他睡得腰酸背痛”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某个 VP表示的事件)使得“使事”产生某种情状。

(35)“N1(致事/施事-主语)+VP(事件)+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动作谓语)+W(结果补语)”句式(如“他割麦子把手割破了、他砍树把刀砍折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兼施事)发出动作或干某事

致使施事自身某部分或动作的工具产生某种结果。这种句式里的N2后边的谓语动词一般是及物动作动词,但某些不及物动作动词在及物化的条件下(带上宾语)也可以进入这种句式,如“他爬山

把腿爬瘸了、他跑马拉松把鞋子跑丢了”之类。这种句式里VP通常是由“V+N”构成,其中的 V和N2后面的V为同一个动词时,可称为“复动把字句”。这类句式里“致事”和“施事”兼格(N1既是致事,又是动作的施事)[17],“使事”跟“属事”或“工具”也是兼格,表“事件”的VP在特定语境中可省略或隐含[18]。

(36)“N1(致事/施事-主语)+VP(事件)+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动作谓语)+V(动作谓语)+得+WP(情状补语)”句式(如“她扭秧歌把腰扭得伤了筋了、他唱高音民歌把嗓子唱得嘶哑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

是:叙述致事(兼施事)发出动作或干某事使得施事自身某部分或动作的工具产生某种情状。这种

句式里的N2后边的谓语动词一般是及物动作动词,但某些不及物动作动词在及物化的条件下(带上宾语)也可以进入这种句式,如“他爬山把腿都爬得发软了、他跑马拉松把鞋子跑得破烂了”之

类。这种句式里VP通常也是由“V+N”构成,其中的 V和 N2后面的 V为同一个动词时,可称为“复动V得把字句”。这类句式里表“事件”的VP在特定语境中也可省略或隐含[19]。

(37)“N1(致事/施事-主语)+VP(事件)+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i/A”句式(如“你喝烈酒别把胃伤了、他们这么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兼施事)发生某种动作或事件

致使“使事”发生某种活动或状态。这类句式里表“事件”的“VP”在特定语境中可省略或隐含。[20]

(38)“N1(致事/系事-主语)+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A(性状谓语)”句式(如“英雄事迹把他激动了、你的话语把我感动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致使“使事”产生某种性状。

(39)“N1(致事/系事-主语)+AP(状态)+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A(性状谓语)+W(结果补语)”句式(如“这件事很紧急把他急坏了、这活儿很累把她累倒了”之类),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兼系事)发生某种

状态致使“使事”产生某种结果。这类句式里的致事由事件名词充当,表示“状态”的“AP”在特定·037·

Page 9: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第6期 范 晓:句式的几个问题

语境中可省略或隐含。[21]

(40)“N1(致事/系事-主语)+AP(状态谓语)+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A(性状谓语)+得+WP(情状补语)”句式(如“这活儿很累把他累得精疲力竭、这件事很忙把他忙得手足失措),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致事(兼

系事)发生某种状态使得“使事”产生某种情状。这类句式里的致事由事件名词充当,表示“状态”

的“AP”在特定语境中可省略或隐含。[22]

(41)“N1(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i/A(状态谓语)+W(结果补语)”句式(如“这场战争把他的美梦毁掉了、紧张的工作把她累垮了),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事件名词所表致事致使“使事”产生

某种结果。

(42)“N1(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i/A(状态谓语)+得+WP(情状补语)”句式(如“战争把城市毁坏得惨不忍睹、海啸把他的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事件名词所表致事

使得“使事”产生某种情状。

(43)“N1(致事/受事-主语)+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t(动作谓语)+W(结果补语)”句式(如“青草把羊群喂肥了、这杯酒把他喝醉了”),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叙述受事名词所表致事(受事名词前边或后边隐含着

某个动作或事件[23])致使“使事”产生某种动作的结果。

(44)“N1(致事/受事-主语)+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t(动作谓语)+得+WP(情状补语)”句式(如“青草把羊群喂得肥肥的、这个南瓜把他吃得拉肚子了”),整体语用功能意义是:受事名词所表致事(受事名词前

边或后边隐含着某个动作或事件[24])使得“使事”产生某种情状。

根据“把+NP”后谓词形式特点来分类,第一层级为谓词性词语构成的把字句。第二层级可分为及物动词构成的把字句、不及物动词构成的把字句、形容词构成的把字句等三类。这第二层级的

及物动词构成的把字句、不及物动词构成的把字句以及形容词构成的把字句还可再分别分出第三

层级小类。但考虑到某些动词在句式里意义和语用有时会起变化,如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会产生

及物化现象,及物动词会产生状态化现象,导致不同谓词有时可进入整体语用功能意义相同的句

式,引起谓词形式特点的某些小类跟句式整体语用功能意义特点的某些小类发生交错的情形,也就

易给某些小类句式定性。虽然谓词的性质能影响句式意义,但句式意义原则上是由句式的整体功

能意义决定的,所以本文对谓词形式特点的第三层级小类的描述从略,尽管在理论上和操作上都是

可以的。

三、句式的运用

(一)句式运用需要重视的问题

句式的运用,是指在言语(说话和作文)中根据表达需要随情应境适切地使用句式。那种抽象

地描述的句式都是离开语境的孤立的句式。孤立的抽象句式是以静态面貌显现的静态句式。静态

句式是语言集团长期运用该句式的固化经验的沉淀,或者说是句式在运用的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

的。静态句式只有在言语交际的实际应用中根据表达需要转化为以动态面貌出现的动态句式,才

能发挥效用(促使人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达到应有的交际效果)。因此,研究句式既要研究静态的

句式,还应在研究静态句式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如何更好地使用静态句式。

研究句式的运用需要重视两个问题:一是要重视特定句式特定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语用价

值”)。特定静态句干句式的语用整体功能意义就是该句式自身的“使用价值”。句式不同,语用意义

或使用价值就有差别。比如,反映同一个客观事实的基本思想(或思维认知框架)可以使用不同的句

式。这种基本思想相同的句式在语义平面表现为语义结构相同,但在句法平面和词类序列形式上往

往不同,所以表示相同语义结构但使用价值不同的句式通常是可以相互变换的。[25]二是要重视句式

·137·

Page 10: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在语境里的“适用性”。由于语义结构相同的有变换关系的静态句式的使用价值不同,决定了它们在

言语语境里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适用,也就是说,具有变换关系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句式,在语境里

各有自己的适用性。所以,研究句式的运用不仅要研究各个句式的自身的使用价值,更要研究各种句

式在语境里的适用性,[26]一切以“适用”为本。比如有甲、乙、丙三种句式,它们表达的客观事实相同,

表达的思想基本相同,语义结构相同,但静态句式的使用价值不同,我们就要研究甲乙丙三种句式各

自适用于言语里的何种语境,即要研究:什么情况下该用甲句式?什么情况下该用乙句式?什么情况

下用丙句式?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说明这些语义结构相同的句式在具体言语语境里的适用性。

这两个问题关系很密切,懂得静态句式的使用价值是句式运用的前提,而做到句式在语境里的适用性

(即在言语语境里适切地、恰到好处地选用某种静态句式使之转化为动态句式以适用于表达的需要)

则是句式运用的目的。下面举例扼要说明句式运用中这两个问题。

(二)特定句式有特定的“使用价值”

每种特定句式都有自身的使用价值。研究句式的运用,要重视区别表达同一基本思想内容的

不同句式的使用价值的差别,如主题的差别、句态的差别、表达重点的差别、口气的差别等,所以句

式不同,语用意义就有差别。下面举例略加说明。

1.主题的差别句干句式一般都是由“主题+述题”构成的。主题一般表达旧信息,述题一般表达新信息。句

式的主题不同,体现着主观表达中“视角”(表达的着眼点或出发点)不同。比较:

(45)“N1(施事主题)+[Vt(动作谓语)+N2(受事宾语)](述题)”句式(如“我看过这个电影了、她读过这本书了”之类)

(46)“N2(受事主题)+[N1(施事主语)+Vt(动作谓语)](述题)”句式(如“这个电影我看过了、这本书她读过了”之类)

上面两个句式语义平面的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句式不同,语用意义也就不

同:(45)以施事名词作主题,述题叙述施事发出某种动作施加于某物;(44)以受事名词作主题,述题叙述受事承受施事施加的某种动作。这两个句式由于主题的差异而导致了词类序列的变化和句

式整体功能意义的差异。又如:

(47)“N(处所主题)+Vi(动作谓语)+着+N(施事宾语)”句式(如“台上坐着主席团、大堂门口站着两个门卫”之类)

(48)“N(施事主语)+Vi(动作谓语)+在+N(处所宾语)”句式(如“主席团坐在台上、两个门卫站在大堂门口”之类)

上面两个句式语义平面的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句式不同,语用意义也就不

同:(47)以处所名词作主题,即以处所为对象,着眼于处所(即从施事出发)来描记“某处所以某种方式存在着某事物”;(48)以施事名词作主题,即以施事为对象,着眼于施事(即从施事出发)来叙述“施事发出某种动作定位于某个处所”。这两个基本意义相同的句式也是由于主题的差异导致

了词类序列的变化和句式整体功能意义的差异。

2.句态的差别句态(也称“语态”)是指句子的表达态,如叙述句有“主动态”、“处置态”、“致使态”、“被动

态”等。句态的差异体现着不同的句式及其整体语用功能意义的差别。比较:

(49)“N(施事主语)+Vt(动作谓语)+Vi(结果补语)+N(受事宾语)”句式(如“武松打死了老虎、大灰狼咬伤了小山羊”之类)

(50)“N(施事主语)+[把(处置态)+N(受事宾语)](介宾状语)+Vt(动作谓语)+Vi(结果补语)”(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大灰狼把小山羊咬伤了”之类)

·237·

Page 11: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第6期 范 晓:句式的几个问题

(51)“N(受事主语)+[被(被动态)+N(施事宾语)](介宾状语)+Vt(动作谓语)+Vi(结果补语)”(如“老虎被武松打死了、大灰狼把小山羊咬伤了”之类)

上面三个句式语义平面的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句式不同,表达的整体语用

功能意义也就不同:(49)表“主动态”,叙述施事主动地发出动作施加于受事致使受事产生某种结果;(50)表“处置态”,叙述施事处置受事以某种动作并致使受事产生某种结果;(51)表“被动态”,叙述受事被动地承受施事发出动作而致使自身产生某种结果。这三个基本意义相同的句式是由于

句态的差异导致了词类序列的变化和特征词的不同从而引起句式整体功能意义的差异。

3.表达重点的差别有些句式语义平面的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基本意义相同,但由于强调副词的位置不同或强调重

音的落点不同或语序差异,都会引起句式表达重点的不同,句式的语用表达重点也就不同。例如:

(52)“N+是+不+A”句式(“你是不对、我是不好”之类)(53)“是+N+不+A”句式(“是你不对、是我不好”之类)上述两句式里强调副词“是”位置不同,表达的强调重点也就不一样:(52)强调重点是落在“不

A”上,(53)强调重点是落在“N”上。有些句式语义平面的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基本意义相同,书面上词类序列相同,但如果口语里句式的重音位置不同,句式的语用表达重点也就不同,比较:

(54)张三獉獉

今天吃了两只苹果。

(55)张三今天獉獉

吃了两只苹果。

(56)张三今天吃了獉獉

两只苹果。

(57)张三今天吃了两只獉獉

苹果。

(58)张三今天吃了两只苹果獉獉

上面几个句子书面上都是“N(施事主语)+N(时间状语)+Vt(动作谓语)+数量词语(数量定语)+N(受事宾语)”序列构

成的句式,都是“主动宾”句型、“施动受”句模,表达的基本思想相同,但在用口语表达时,根据自我

表达需要,重音可以落在不同成分的位置上,以致主观表达的强调重点就有差别:(54)的强调重点落在“施事”上;(55)的强调重点落在“时间”上;(56)的强调重点落在“动作”上;(57)的强调重点落在“数量”上;(58)的强调重点落在受事上。有些句式语义平面的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基本意义相同,但有常式和变式的差别,句式的语用表达重点也就不同,比较:

(59)“N(施事主语)+Vt(动作谓语)+N(受事宾语)”句式(如“你干什么?/你吃什么?”之类)(60)“Vt(动作谓语)+N2(受事宾语)+N1(施事主语)”句式(如“干什么,你?/吃什么,你?”之类)(61)“N(施事主语)+Vt(动作谓语)+N(受事宾语)”句式(如“张三问:你喝什么?”之类)。(62)“[(施事主语省略)]+Vt(动作谓语)+N(受事宾语)”句式(如“李四答:喝红酒。”之类)。(59)和(60)两个句式表达的基本思想相同,但句式形式不同:(59)内部的词语或成分按照正常

的次序排列,是常用的、顺装的“常式句”;(60)内部的词语或成分按照反常的次序排列,是在一定语境中使用的比较特殊的、倒装的“变式句”。这两个句式有不同的语用意义:顺装式是平直地表达,先说

旧信息再说新信息;倒装式旨在急于说出新信息或特别强调新信息。(61)和(62)两个句式表达的基本思想相同,但内部结构成分的完整程度不同(即结构成分隐现不同),就形成两种不同的句式:(61)是内部结构成分完整的“完整句”,是完整形式的“常式句”;(62)是在对话语境中使用的比较特殊的、省略了某个词语或成分的“省略句”,是省略形式的“变式句”。这两个句式也有不同的语用意义:前

者完整地平直地表达,先说旧信息再说新信息;后者是对话的语境里承上省略了旧信息而只说新信

息,语用上是为了突出新信息,而且也为了经济省力、简洁明快的表达需要。

4.口气的差别有些句式语义平面的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基本意义相同,但由于“口气”不同,所表达的语用

·337·

Page 12: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意义也会不同。“口气”反映着表达者的主观的感情和态度,主要表现为强调、委婉、肯定、否定、好

恶、褒贬、尊卑(尊重、赞叹、轻慢、不满、厌恶等)之类。如果感情和态度不同,表达不同口气的句式

也会相应不同。比较:

(63)“不+准+VP(干某事)”(如“不准吸烟!”“不准吐痰!”之类)(64)“请+你+别+VP(干某事)”(如“请你别吸烟!”“请你别吐痰”之类)(65)“你+能+不+VP+吗(干某事)”(如“您能不吸烟吗?”“你能不吐痰吗?”之类)

上述句式表达的基本思想都是“要求对方不要干某事”,都是表达“祈使语气”的言语行为意义,

但是各句式口气不同[27],句式的口气意义也就不同:(63)带有命令或禁止的口气;(64)带有舒缓的请求口气;(65)表面疑问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祈使”,带有委婉的商量口气。又如某些句式表面形式似乎相同,但在表达思想时倘若使用不同意义的评议性词语,也可表达不同的口气意义。比较:

(66)“N(施事主语)+副词(揣测口气)+V(动作谓语)+N(受事宾语)”句式(如“他大概喝过酒了、他也许喝过酒了”之类)

(67)“N(施事主语)+副词(肯定口气)表肯定+V(动作谓语)+N(受事宾语)”句式(如“他是喝过酒了、他的确喝过酒了”之类)

(68)“N(施事主语)+副词(否定口气)+V(动作谓语)+N(受事宾语)”句式(如“他难道喝过酒了、他没喝过酒”之类)

上面各个句干句式都是“施动受”(“他喝酒”)动核结构,表达同一个事件或命题,而三个句干

里出现的评议副词(也称“评注副词”[28])不一样,导致各句式表达的主观口气也不一样:其中(66)表达揣测、猜度口气;(67)表达肯定、确信的口气;(68)表达否定的口气。此外,句干里的评议动词(也称“助动词”、“能愿动词”,如“可能、应该、可以、应该、必须、值得”之类)以及插加的某些“插

语”(如“看样子、依我看、想来、料想、毫无疑问、无论如何、毫无疑问”之类)也是在基本句干所表达

的思想内容外添加表达者自我的主观性口气的,这里不一一举例了。

(三)句式在语境里的适用性

语义结构相同的具有变换关系的不同静态句式在具体运用时,要做到句式在语境里的适用性,

在言语表达时就必须重视句式的选择。这体现为相同语义结构的句式在实际运用中的“灵活性”

和“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表达思想和表达主观情态或意图,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句式的选择有主题的选择、句态的选择、表达重点的选择、口气的选择等等。下面仅就句态的选择

和主题的选择为例来做扼要说明,以期望能起举一反三之效。

1.句态的选择有些句式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客观事实相同,但句态不同。如“主动态”、“处置态”、“被动

态”都是句态。由于受到语境的制约,这两种不同句态的句式在具体的言语语境里运用时各有其

适用的场合,因而不是可以随意采用的。例如(下面符号[ ]里空缺处表示承上省略“施事主语”)。例如:

(69)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率领国军奋起抵抗,连续打退日军的进攻,[ ]打死日军 3000人,[ ]打伤6000多人,迫使日军更换了三个指挥官,挫伤了日军的气焰。(这句用“主动态”)

(70)去年以来,一帮海匪穷凶极恶,抢劫我公司渔船3艘,[ ]把我渔船烧毁,[ ]把3名船长及10余名船员打伤,[ ]把船上的所有财物都抢走了。(“把”表“处置态”)

(71)她的腿被她的男人打伤了,伤得很厉害,站也站不起来。(“被”表“被动态”)上面三个具体句都出现于在上下文的语境里:(69)选择表达“主动态”(叙述施事主动地发出

动作施加于受事致使受事产生某种结果)的句式比较合适;(70)选择表达“处置态”(叙述施事处置受事以动作致使受事产生某种结果)的句式比较合适;(71)选择表达的“被动态”(叙述受事被

·437·

Page 13: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第6期 范 晓:句式的几个问题

动地承受施事发出动作致使自身产生某种结果)的句式比较合适。如果(69)选用“处置态”或“被动态”,或(70)选用“主动态”或“被动态”,或(71)选用“主动态”或“处置态”,则句子显得不连贯、不通顺,违反了句式在言语语境里的适用性原则,因此在表达上都是不适用的。再如在对对方(人

称代词“你”作主语)表达疑问或祈使的对话语境里,主动态、处置态、被动态也是有选择性的。如

可以说“你喝过茅台酒吗”(用表“主动态”的句式),但不能说成“你把茅台酒喝过吗、茅台酒被你

喝过吗”(即不能用表“处置态”和“被动态”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又如可以说“请你把这张桌子搬

到二楼会议室”(用表“处置态”的把字句),但却不能说“请你搬这张桌子到二楼会议室、请这张桌

子被搬到二楼会议室”(即不能用表“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句式)

2.主题的选择有些句式语义结构相同,表达的客观事实相同,但主题不同。如有这样三种句式:

A.以“处所”为主题的表达“某处以某种方式存在着某物”的(“N(处所主语)+V着(动作谓语)+

名(受事宾语)”)句式(即“V着”式“存在句”);B.以“事物”为主题的表达“某物以某种动作方式定位于某处”的(“N(施事主语)+V在(动作谓语)

+N(位事宾语)”)句式(即“V在”句,也称“定位句”);

C.以“事物”为主题的表达“某物在某处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N(施事主语)+[在+N(处所宾语)](处所状语)+V着(动作谓语)”)句式(可记作“‘在N’V着”句)。

由于受到语境的制约,这三种基本意义相同的不同句式在具体的言语语境里运用时各有其适

用的语境场合,也并不是可以随意采用的。例如:

(72)第一幕里的舞台布置是:一间不大的会客室,地上铺着一张粗旧的地毯,地毯上摆着一圈老式沙发,侧面的墙上挂着一些镜框,那些镜框里镶嵌着一些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

(73)她的室内到处都有她与萨特的照片,有的挂在墙上,有的放在书架上或书桌上。(74)记者走进他的家,发现这里有着玲琅满目的各种艺术品,有些手工艺地毯在地上铺着,有

些油画在墙上挂着,还有些雕塑在柜子里摆着。

上面三个具体句里划线的句子代表着A、B、C三种不同的句式,它们都出现于特定的上下文语境:(72)选择“处所”为主题的表达“某处以某种方式存在着某物”的A句式比较合适;(73)选择以“事物”为主题的表达“某物以某种动作方式定位于某处”的 B句式比较合适;(74)选择以“事物”为主题的表达“某物在某处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 C句式比较合适。如果(72)选用了(73)、(74)句式,或(73)选用了(72)、(74)句式,或(74)选用了(72)、(73)句式,则句子也是不连贯、不通顺的,在表达上也都违反了句式在言语语境里的适用性原则。

四、结 语

本文把句式定义为“由一定语法形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句子结构格式”。这个观点

体现着句式具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是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功能的抽象结合体,体现着

句式是句式的形式和句式的意义(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语义结构的关系意义以及句式整体的语

用表达功能意义)的匹配体。[29]句式必有其表示句式意义的形式,而句式意义必由某种句式形式表

示,二者互相依存。句式的形式指表示句式意义的形式,它具有多样性,主要有词类序列、特定词

(也称“特征字”)、固定格式、由停顿显示的层次格式等;句式的意义指句式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它

也具有多样性,主要有三种意义,即句法平面的意义、语义平面的意义、语用平面的意义。句式的形

式和意义原则上具有对应性,一定的形式必表达一定的意义,一定的意义必有一定的形式表达。但

研究句式的形式和意义对应时,要注意表面形式相同掩盖着不同形式的情形,还要注意某种相同意

·537·

Page 14: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义掩盖着不同意义的情形。所以要放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层级的环境中研究意义和形式的对应,要

研究一种意义可能有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及一种形式可能有的各种意义。

句式的表述,不仅涉及词类序列、特征词(特征字)、固定格式等等句式形式的描写,还涉及对

句式三个平面(句型、句模、句类)的表述。句式的表述与句式的分合有密切的关系:句式的分合不

同,分化出的不同层级句式的表述也会有所差异,不同层级的表述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以

“把”字句的分合为例对它的不同层级(大、中、小各类)的句式的形式和句式的语用功能意义做了

比较细致的描写和说明,从中可以窥见句式层级的系统性,也可以看出句式表述的复杂性。

研究句式是为了在言语(说话和作文)中更好地运用句式,即根据表达需要随情应境适切地运

用或使用句式,以便促使人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达到应有的交际效果。这就既要讲静态的句式,更

要讲动态的句式;既要重视特定句式特定的“使用价值”,更要重视句式在语境里的“适用性”(即在

言语语境里适切地、恰到好处地选用某种静态句式使之转化为动态句式以适用于表达的需要)。

认识静态句式的使用价值是句式运用的前提,而做到句式在语境里的适用性则是句式运用的根本

目的。

要而言之,语法学是以句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句子时,应注意概括抽象出形式和意义匹配

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位一体的句子结构格式———句式。在研究特定的句式时,要研究各种特定句式

的句法结构特点、语义结构特点、语用功能意义,要研究句式内部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对应

关系以及句式的整体形式和整体意义的对应关系,要研究句式的表述和句式分合、要研究句式的语用

价值(包括特定句式的使用价值及其在话语、篇章、语境中的适用价值)。

句式问题要研究的内容还很多,比如单句句式和复句句式的异同问题、基干句式如何变化为扩

展句式问题、现代汉语句式系统的构建问题、以及对各种特定句式的专题研究(包括详细描述并探

讨该句式的形成机制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的。

注释:

[1]关于语义成分的内部分类,可参看范晓《说语义成分》,《汉语学习》,2003年第1期。[2]关于“句干句式”和“语气句式”,参看范晓《关于句式问题》,《语文研究》,2010年第 4期;《略论句干及其句

式》,《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句式研究的几点思考》,《汉语学习》,2013第4期。[3]从某些学术论文的题目也可以看到,如:“名1+的+名2+”句式探析、“V得-N-C”句式的句法性质、“是……

的”句式分析、“要是S就 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Ns+[给+N1+N2+VP]句式浅析、说“NP了”句式、“NP呢?”句式、“把”字句式、“N1+V+得+N2+VP”句式的句法和语义分析、“N+在+处所+V”句式语义特征分析、试析“N1+把+N2+VP”句式等等。

[4]参看范晓《三维语法的析句思路》,《语言研究集刊》第15期,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12月。[5]参看范晓《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6]如(7)“台上坐着主席团”可以变换成“主席团坐在台上”,(8)“台上唱着黄梅戏”可以变换成“台上某某唱着

黄梅戏”或“某某在台上唱着黄梅戏”。

[7]朱自清《欧游杂记·序》,《欧游杂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8]关于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可参看范晓《语法研究中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4)北大出

版社,1989年)。朱德熙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在给学生讲课时说过:“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是一体两面的:凡语法形式上有区别的,意义上一定有区别;但意义的层次、类别会有不同,比如词类范畴义、时体范畴义、话题义、

焦点义等等。反过来,凡语法(或语用)意义上有区别的,形式上也一定有区别;当然,形式的层次、类别也会不

同,比如虚词、句式、语调、重音、层次、转换能力等等”(引自王洪君《区分黏合组合结构的重要价值》,《华中师

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9]参看范晓《汉语句子的多角度研究》第四章,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10]既然“被”字句表达“被动”的语用意义,那么将“把”字句的语用意义概括为“把动”也有其合理性。

·637·

Page 15: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第6期 范 晓:句式的几个问题

[11]“致事”是“致使态”把字句里语义成分,它是致使“使事”客体发生某种状况(包括结果、趋向、情状等等)的主体或因由。致事有的表示一个事件,可由表事件的谓词性词语充当,如“跑马拉松把她跑累了”;也可由主谓

短语充当,如“卫星上天把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也可由事件名词充当,如“战争把她的理想粉碎了、这件事把

他忙坏了”。有的表示“物”(包括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由具体名词充当,则往往隐含着一个谓词性词语(在

语境中可以知晓),如“小英把腰扭伤了”里,“小英”后边隐含着“扭秧歌、跳舞、爬山、演杂技”之类,“孩子把

眼睛都哭肿了”里,“孩子”后边隐含着动词“哭、痛哭、嚎啕大哭”之类。关于“致事”,可参看陈昌来《现代汉

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第94页,学林出版社,2003年。[12]“致使态”把字句跟“处置态”把字句的区别是:前者能用“使”或“让”替换“把”,也就是这种“把”字句能用

“使”字句或“让”字句,如“这件事把他累坏了→这件事使他累坏了”;后者不能用“使”或“让”替换(张三把李四批评了→张三使李四批评了)。

[13]动作动词进入这种句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致事”发出 VP(动作或事件)是显现的,属于完整句式,如(33)至(36),另一种是“致事”发出的VP是隐含的,属于隐含句式,如(41)(42)。“复动把字句“和“复动V得把字句”在一定语境里可省略或隐含动作及其受事,如“他把刀砍坏了、她把腰扭伤了”;其他如“这杯酒把他喝

醉了、孩子把眼睛都哭肿了”为代表的句式也都是属于隐含句式(参看正文(35)(36)句式及18、19注)。[14]“打仗、结婚、洗澡”之类都是不及物动词里的动宾式“离合词”,当它们的两个语素分离构成“把”字句时(如

“你先把婚结了”之类代表的句式),前一动语素及物化,相当于及物动词,后一名语素宾语化,相当于名词。

[15]有些句子(如“他把手割破了、她把嗓子唱哑了”之类),表面看与(19)这种句式形似,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第一,这类句子所代表的句式在施事主语后边省略或隐含着一个表事件的 WP,比如“他把手割破了”里,“他”和“把手”之间省略或隐含着一个致使“手”引起“割破”的 WP事件(如“割麦子、割稻、割草、割橡胶、斩割荆棘、切菜”等),究竟省略或隐含的WP是什么,要在语境里才能知晓;第二,句中的“手、嗓子”不是动作的受事,而是动作的工具;第三,句中“把”表“致使态”而不是“处置态”。

[16]位事表示动作指向的位置,典型的是表达“处所”,但也有表“时间、目标”等,如“小张把婚期推迟到明年、他把体重控制在60公斤”。

[17]名词性的词语在语义平面有时有“兼格”的情形。关于“兼格”,请参看范晓《论名词在语义平面的“兼格”》,《语法研究和探索》(10),商务印书馆,2002年。

[18]这个句式在特定语境里省略或隐含致事后的 VP,就成为“N1(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动作谓语)+

W(结果补语)”这样的隐含句式(如“他把手割破了、她把嗓子哭哑了、他把刀砍折了”)。[19]这个句式在特定语境里省略或隐含致事后的 VP,就成为“N1(致事主语)+把(致使态)

+N2(使事宾语)+V(动作谓语)+得+WP(情状补语)”这样的隐含句式(如“她把腰扭得伤了筋了、他把鞋爬得鞋跟都脱下来了)。

[20]这个句式在特定语境里省略或隐含致事后的 VP,就成为“N1(致事主语)+把(致使态)+N2(使事宾语)+Vi(结果补语)”这样的

隐含句式(如“你别把身体累了、他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21]这个句式在特定语境里省略或隐含致事后的 AP,就成为由事件名词作致事的“N1(致事主语)+把(致使态)+

N2(使事宾语)+A(性状谓语)+W(结果补语)”这样的隐含句式(如“这件事把他急坏了、这活儿把她累倒了)。[22]这个句式在特定语境里省略或隐含致事后的 AP,就成为“N1(致事主语)+把(致使态)

+N2(使事宾语)+A(性状谓语)+得+WP(性状补语)”这样的隐含句式(如“这活儿把他累得精疲力竭、这件事把他忙得手足失措)。

[23]如“这杯酒把他喝醉了”里,“这杯酒”前边可能隐含着动词“喝”(或后边隐含谓词性词语“好厉害、喝下去”之类)。

[24]如“这个南瓜吃得他拉肚子了”里,“这个南瓜”前边隐含着动词“吃”(或后边隐含着谓词性词语“不好、质量有问题”之类)。

[25]如“张三批评了李四”、“张三把李四批评了”、“李四被张三批评了”这三个句子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它们表达的思想基本相同,语义结构相同,但使用价值不同,它们可以可相互变换。

[26]也就是要讲究句式的“应用价值”(即“适用价值”)。参看范晓《语法的句式和修辞的关系》,《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1期;《句式的应用价值初探》,《汉语学习》,2011年第5期。

[27]语气和口气虽都表达语用意义,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表达交际用途或交际目的(如“直陈、疑问、祈使”之类),后者表达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737·

Page 16: 句式的几个问题 - Xiamen University€¦ ·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途)。[2]尽管目前学界对句式的性质、命名、描述等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有共识,即大家都认为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

[28]评议副词表达言者对某个事件或命题的主观口气或情态。关于“评注性副词”,参看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2000)第18页。这类副词还有“也许、幸亏、竟然、简直、明明、务必”等。

[29]有的学者把句型称为句式(如所谓“主动宾”、“主动宾宾”句式),或把句模称为句式(如所谓“施动受”句式),或把句类称为句式(如所谓“祈使句式、存在句式”等),其实句式跟句型、句模、句类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某个特定的句式可从三个平面分析出它的句型、句模、句类,而任何句型、句模、句类必定由一定的句式表示。

参考文献:

陈昌来:《现代汉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范 晓:《语法研究中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北大出版社,1989年第4辑。范 晓:《论名词在语义平面的“兼格”》,《语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0辑。范 晓:《汉语句子的多角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范 晓:《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范 晓:《说语义成分》,《汉语学习》,2003年第1期。范 晓:《关于句式问题》,《语文研究》,2010年第4期。范 晓:《语法的句式和修辞的关系》,《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1期。范 晓:《句式的应用价值初探》,《汉语学习》,2011年第5期。范 晓:《略论句干及其句式》,《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范 晓:《论语序对句式的影响》,《汉语学报》,2013年第1期。范 晓:《句式研究的几点思考》,《汉语学习》,2013第4期。范 晓:《三维语法的析句思路》,《语言研究集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第12辑。孟艳丽:《“把”字句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1994年。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年第2期。

SeveralQuestionsaboutSentenceConstruction:FromPerspectivesofLanguageAcquisition

FANXiao(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Thispaperarguesthatsentenceconstructionreferstothesyntacticformbyacertainshowcertaingrammaticalmeaningofgrammaticalstructureofasentenceformat.Thedescriptionofthesentencestructurehascloserelationshipwithsentencestructureofclassificationandinduction.With"把"sentenceconstructionanexampleforitsvarioustypesaredescriptionandinstructions.Pointedoutthattheuseofthesentenceconstructionnotonlyshouldweattachimportancetothespecificpatternof"usevalue",moreshouldattachgreatimportanceto"applicability"ofthesentencecontext.Keywords:Thenatureofsentenceconstruction;Thedescriptionofsentenceconstruction;TheclassificationandinductionofSentenceconstruction;Theuseofsentenceconstruction

·837·


Recommended